媱與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十六個,於是直通瀛州、莫州。
四月十六日,柴榮抵達滄州,當日率領步兵、騎兵數萬人從滄州出發,直奔神遼帝國國境。
黃河以北的州縣,柴榮沒有經過的地方,當地百姓都不知道皇帝親征,因為柴榮沒有擾民,也沒有動員其它地方。
十七日,柴榮到達乾寧軍,神遼寧州刺使王洪率城不戰而降。
四月二十日,柴榮大力整治水軍,分別命令眾將水、陸兩路同時出發,任命韓通為陸路總指揮,趙匡胤為水路總指揮。
二十二日,柴榮乘坐龍船沿著水流北上,船隻頭尾相接長達數十里。
二十四日,柴榮到達獨流口,又沿水道向西。
四月二十六日,到達益津關,神遼帝國守將終廷輝率城投降,從此處向西,水路逐漸變窄,鉅艦不能繼續前進,於是棄船上岸,從陸路繼續向西,在野外宿營。
當時,柴榮的侍從警衛軍不到五百人,隨從的官吏都很恐懼,而神遼帝國騎兵成群結隊在周圍出沒,但不敢靠近。
四月二十八日,趙匡胤率先到達瓦橋關,神遼帝國守將姚內斌率城投降,柴榮進入瓦橋關。
四月二十九日,神遼帝國莫州刺史劉楚信率城投降。
五月初一,侍衛親軍都指揮使、天平領主李重進等人開始領兵陸續到達,神遼帝國瀛州刺史高彥暉率城投降,至此,瓦橋關以南全部平定。
五月初二,柴榮在行宮宴請眾將,商議奪取幽州,眾將認為:“陛下離開京城四十二天,兵不血刃,取得燕南之地,這是罕見的功績。如今神遼騎兵都集結到幽州北面,不宜繼續深入。”柴榮不高興。
當天,柴榮催促先鋒都指揮使劉重進率先出發,佔據固安,柴榮親自到達安陽水岸邊,命令架橋,到天色已晚,返回瓦橋關住宿。
當天,柴榮身體感到不適,停止進軍,神遼帝國可汗耶律璟派遣使者日行七百里趕到晉陽,命令北漢主劉鈞發兵騷擾郭木邊境,後來聽說柴榮率軍南撤,於是休兵。
五月初四,孫行友奏報攻取易州,擒獲神遼帝國刺史李在欽,在軍營中斬首。
五月初五,郭木將瓦橋關改為雄州,割出容城、歸義二縣隸屬於它;將益津關改為霸州,割出文安、大城二縣隸屬於它,徵發濱州、棣州壯丁民夫數千人修築霸州城,命令韓通監督工程,讓韓令坤,陳思讓等率兵戍守,而柴榮則匆匆南歸。
津二關雄州、霸州留下韓令坤、陳思讓率軍鎮守。
郭木顯德六年(959年)七月二十七,郭木世宗柴榮帶著他的抱負,帶著他的遺憾,在開封去世,享年39歲,他的突然逝去,讓郭木的大統一夢想,瞬時灰飛煙滅。
但柴榮基本解決了自中唐以來,近200年藩鎮割據的局面,終結了頻繁政權交替的歷史,也為結束聖唐一族歷史上的一個混亂時代,奠定了基礎。
柴榮繼位之初,曾立下了“十年平天下,十年休養生息,十年致太平”的中國曆代最樸素的“皇帝夢”,可是命運卻和他開了一個最無情的玩笑,歷史沒有給他三十年,甚至沒有給他十年,而只給了他短短的五年零六個月。
而就是在這短短的時間裡,柴榮創造了光耀千古的偉大功績,效率之高,功績之大,在聖唐一族幾千年帝王史上,十分罕見,可是這一切,最後終歸是給別人做了嫁衣。
柴榮在位時期,已經成威壓天下之勢,割據勢力主要對手北漢、李唐已經不足為懼,北漢在柴榮繼位之初,已經被打服,李唐割讓整個淮南,李煜由於害怕神郭木軍勢,已經自降為國主,郭木統一中原,已經是大勢所趨。
而柴榮也是一位非常有戰略眼光和軍事素養的君王,其在位期間南征北討,高平之戰敗北漢神遼帝國聯軍,穩固政權;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