媱與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郭木顯德四年(957年)二月,柴榮再次親征李唐領地,攻破李唐,援軍紫金山寨,克壽州,消滅李唐軍四萬人,俘獲船艦數百艘,錢帛器材無數,車駕發下蔡還京。
十一月,柴榮親率諸軍第三次徵李唐,連取濠、泗、楚、揚等州。
到郭木顯德五年(958年),李唐李璟遣使求和,割江淮之間14州60縣土地,並付犒軍銀10萬兩、絹10萬匹、錢10萬貫、茶50萬斤、米麥20萬石,並規定今後歲輸貢物10萬。
郭木顯德五年(958年)一月,柴榮親攻楚州,遇到楚軍防禦使張彥卿的誓死奮擊,郭木大軍死傷慘烈;二月,攻破揚州,繼續擴大戰果。
李唐主李璟被迫遣人獻四州之地,劃江為界,以求息兵,並去帝稱號,只稱“江南國主”。
柴榮三次南征,不但使李唐領地俯首就範,而且震懾了南方各割據勢力,為北伐掃除了後顧之憂,避免了遼與李唐的夾擊之勢。
柴榮三徵李唐,給了李唐以沉重打擊,迫其去帝號後,開始依據樞密使王樸的《平邊策》中“先易後難”之策,將戰略重心移到北面。
在《開邊策》中,王樸提到,統一戰爭應該遵循先易後難的原則,李唐與郭木接壤兩千裡,很容易騷擾。。。先平定江北,再平定江南,只要平定江南,那嶺南、巴蜀都可“傳檄而定”,南方既定,再取燕地,河東北劉是死敵,但經歷了高平之敗,已經難以危害到郭木了,應該最後平定。
柴榮十分讚許這份《開邊策》,採納了其中的可取部分,因為對郭木來說,致命的威脅,依然是來自北面的神遼帝國,只要強大的神遼帝國存在一天,柴榮的心,就會緊繃一天。
故把李唐收拾得老老實實後,柴榮急於北上解決燕雲十六州的問題,這對他來說是一個嚴峻的挑戰,當然,他的智勇和遠見,也是讓後人欽佩的。
之前,神遼帝國以幽州城為據點,以唐人為心腹和耳目,勢力強大,並且神遼大軍主要來自草原,人人是騎兵戰士,惡劣的環境錘鍊了他們強勁的騎射技能,加之中原地區豐厚的物質財富,更使他們在掠奪戰爭中奮不顧身,所以,神遼大軍經常侵擾河北,輕騎深人幾百裡,殺掠搶奪,百姓不得安居。
自石水皇朝石敬瑭為當兒皇帝,獻給神遼帝國燕雲十六州後,中原地區便失去屏障,門戶頓開,從神遼太宗耶律德光起,對入主中原就有極大的野心,引狼入室的石水,最終被神遼帝國滅掉。
石水皇朝的滅亡,更讓聖唐一族領教了神遼帝國大軍的戰鬥力和野蠻,可以說恐懼神遼帝國是當時的流行病,因此,在柴榮的心中,神遼帝國才是心腹大患!
而今神遼帝國太宗之後,經歷遼世宗耶律兀欲和遼穆宗耶律述律兩代,為爭奪皇位,神遼帝國的統治內部出現了激烈的紛爭,遼穆宗昏庸無能,好打獵飲宴,嗜酒殺人,神遼帝國的國勢日益衰微,政治黑暗,兵將疲弱,無法應付緊急局勢。
與柴榮的英武成鮮明對比,燕雲十六州的聖唐一族百姓受神遼帝國的殘酷民族壓迫,都翹首企盼迴歸,逃戶現象嚴重,郭木皇朝接納了20多萬戶幽、雲難民,此時攻遼是千載難逢的良機。
後周顯德六年(公元959年)三月十九日,後周世宗柴榮詔令因北部領土沒有收復,將要親臨滄州,命令義武領主孫行友扞衛西山路(負責守衛),任命宣徽南院使吳延祚代理東京留守、判開封府事(負責京師),三司使張美代理大內都部署(負責禁軍)。
三月二十二日,命令侍衛親軍都虞候韓通等人率領水路、陸路軍隊先行出發,二十九日,柴榮從都城大梁出發。
四月十五日,韓通奏報從滄州修治水道進入神遼帝國國境,在乾寧軍南面設定柵欄,修補損壞堤防,挖開排水口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