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繼續複習備考 第一節 複習寫作知識 (第3/5頁)
山果果9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現出一種簡潔明瞭的狀態。這中間,姚鼐是一個有較大貢獻的人物,他所編的《古文辭類纂》,把所有文章分為論辨、序跋、奏議、書說、贈、序、詔令、傳狀、碑誌、雜記、箴銘、讚頌、辭賦、哀祭等十三類,已大為明晰。稍後,曾國藩《經史百家雜鈔》,又進一步把它簡化為十一類,並分屬於三大“門”(即著述門、告語門、記載門)。文體這樣一歸併、簡化,雖然仍有不少毛病,但相比而言,的確要合理,實用得多了。
五明曾這樣寫道:現代文章的文體分類,實際上是在“五四”時期白話文蓬勃發展並逐漸佔據主流地位之後才真正興起的。當時,著名學者陳望道先生在其著作《作文法講義》當中,開創性地對文章進行了詳細劃分,將它們歸為記載文、記敘文、解釋文、論辨文以及誘導文這五大類別。
五明在他的學習筆記中詳細地寫道:“就在不久之後,令人矚目的另一位文學大家——葉聖陶先生,在其精心撰寫的《作文論》一書中,憑藉著自身那獨樹一幟的深刻見解以及持之以恆的深入研究成果,再一次針對世間所有的文章展開了一場別開生面且全面系統的全新剖析與分類工作。”
葉老經過深思熟慮後提出觀點,他認為完全可以將這些琳琅滿目、各式各樣的文章,大致地劃分成為三種不同的型別。這三種型別各自具有鮮明的特點,它們分別是:以生動形象的描述來講述事件發展過程或人物經歷為主的敘述文;透過邏輯嚴密的論證來闡述觀點、表達立場的議論文;還有運用飽含情感的文字抒發內心感受與情緒的抒情文。
五明認真地寫道,特別是當談到這本備受矚目的《作文論》裡“文體與寫作上的區分”這個章節的時候,不得不提的是,葉聖陶先生展現出了一種超凡脫俗、高瞻遠矚的視野和洞察力,以其卓越的智慧和深厚的學養,高屋建瓴般地構建起了一套具有開創性思維並且極富實用價值的分類原則體系。
他旗幟鮮明地指出:“關於對事物進行分類這項工作,實際上存在著三個極其關鍵且不容忽視的核心要點需要我們給予高度重視並時刻銘記在心。首當其衝的便是所謂的‘包舉’原則,簡而言之,我們透過精心設計和細緻謀劃而劃分出來的每一個具體類別都務必確保能夠全方位、無死角地覆蓋到該事物所涉及的所有領域範圍,堅決不能容忍哪怕只是微不足道的一點點遺漏或者疏忽之處。因為任何一處細微的遺漏都可能導致整個分類系統的完整性受到損害,從而影響我們對於該事物本質特徵的準確把握和深入理解。
緊接著,第二個同樣至關重要的方面便是‘對等’原則。這裡所說的‘對等’意味著各個不同的分類之間在本質屬性上應該保持一種相互平等、互不隸屬的關係狀態。換句話說,絕不能夠用某一個特定的類別去強行囊括或者吞併其他的類別,否則就會破壞分類體系內部的平衡與和諧,使得原本清晰有序的結構變得混亂不堪。只有當每個分類都能獨立存在且地位平等時,我們才能更好地梳理和剖析事物內在的多樣性以及複雜性。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後面更精彩!
而最後的這一點,可以說是整套分類原則當中最為關鍵也最為核心的要素——‘正確’原則。具體來講,它要求我們所劃分出來的各種類別不僅要各自界限分明、互不交叉干擾,同時還必須具備相互排斥的獨特性質。也就是說,任意兩個不同的類別之間都應該有著明確無誤的差異和區別,絕對不允許出現彼此混淆不清甚至模稜兩可的狀況發生。只有這樣嚴格遵循‘正確’原則來進行分類操作,我們才能夠真正建立起一個科學合理、嚴謹精確的分類框架,進而有效地推動相關研究和實踐活動朝著更加深入和精準的方向發展前進。在此之後,夏丐尊先生攜手葉聖陶先生精心編撰而成的《文心》一書中,他們二人猶如兩位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