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龍牛馬幫打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一部小書,後來的歐陽修、蘇軾和王士禎都很喜歡。這部小書是《二十四詩品》。
雖然是一部詩歌理論作品,但是從中我們也可以間接欣賞到王官谷自然原野之美:“采采流水,蓬蓬遠春”,“玉壺買春,賞雨茅屋”,“落花無言,人淡如菊”,“晴雪滿竹,隔溪漁舟”……
會玩又有才的司空圖,深得當地的節度使王重榮父子看重,多次送東西給他聊表心意,然而司空圖完全不感興趣,閉門不收。
有一回王重榮騙他作了一篇碑記,命人送給他幾千匹絹作為贈禮。結果,司空圖看了看,眉頭都不皺一下,叫人把絹匹拉到集市上,任人拾取,一天之內就拿光了。
司空圖的名聲傳開後,當時搶掠燒殺無惡不作的寇盜,唯獨不去王官谷。所以,不少讀書人跑去王官谷中尋求避難。
山中無歲月,世上已千年。時間的車輪載著死氣沉沉的大唐王朝到了289年的終點。
後梁開平元年(907)四月,司空圖從柳璨眼皮底下脫免的兩年後,朱全忠篡位成功,即帝位。
圖片
▲朱溫畫像。圖源:網路
朱全忠上位後,派人來恭請司空圖去做禮部尚書。
來人三顧茅廬,司空圖關著門睡覺,沒有去。這也是“八徵不起”的最後一“徵”。
司空圖也不關心這些,照常過著他的隱居日子。
次年早春,枝頭的杏花尚且打著骨朵兒,時年十七的唐哀帝被殺。
訊息從山東濟陰傳來,司空圖多年來第一次變了臉色,望著裹在寒氣裡的杏樹出神。幾天後,王官谷中的司空圖死了。
《新唐書》載:“(司空)圖聞,不食而卒。”
司空圖,一個當之無愧的隱士,這個曾瀟灑坦然地在自己墓地上飲酒賦詩的奇人,的確是絕食而死了,留給後人滿頭問號。
平日裡和司空圖一起喝過酒的晚唐詩人徐寅,聽聞司空圖的死訊後,給他寫了一首悼念詩:
園綺生雖逢漢室,巢由死不謁堯階。
夫君歿去何人葬,合取夷齊隱處埋。
徐寅認為司空圖不單單像堯舜時的巢父和許由,更像商末時隱居首陽山、不食周粟而亡的伯夷叔齊。
大概這首詩可以給人們滿臉的不解,留下一種可能的答案:亂世中,有人死於權,有人死於財,也永遠有人死於信仰。
圖片
德佑元年(1275),面對兵臨城下的蒙古人,南宋臨安城裡亂成一團。以兩位宰相陳宜中和留夢炎為首,帝國的大小官員們紛紛棄職逃命,作鳥獸散。
66歲的太皇太后謝道清發現,她和年僅4歲的宋恭帝趙?,已經孤獨無依。不得已,她下詔痛斥公開逃竄的各級官員。大意如下:
“我朝三百多年,對士大夫以禮相待。現在我與新君遭蒙多難,你們這些大小臣子,不見一人出來救國。我們有什麼對不起大家?你們內臣叛官離去,地方守令舍印棄城……平日讀聖賢書,所許謂何?乃於此時,作此舉措,生何面目對人,死何以見先帝?”
就在這生死存亡關頭,一位狀元出身的官員挺身而出。
他就是在寶佑四年(1256),以21歲之身榮膺狀元的文天祥。眼下,這名40歲的昔日狀元,正擔任贛州知州。
自打1234年蒙古人滅亡金國並持續不斷南侵以來,歷經四十餘年抵抗,南宋的耐心和國力已經消耗殆盡。很多人開始觀望形勢,首鼠兩端,以致當蒙古人逼近臨安城,南宋皇室向天下發出勤王詔書時,響應者竟寥寥無幾。
在這種情況下,文天祥散盡家財,招募士卒前往臨安拱衛京城。這位“體貌豐偉,美皙如玉”的美男子捧著勤王詔書痛哭流涕,他對門客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