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口蹄疫(3) (第2/3頁)
望月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動物採集病料,一般採集血液或用食道探杯刮取咽喉-食道分泌物;
死亡動物則可採集淋巴結、骨髓、甲狀腺或心肌等材料作為病料。
(2)分離鑑定:
病料製成20%的組織懸液,接種細胞培養物、未斷乳乳鼠等實驗動物。
口蹄疫病毒可在豬腎細胞、乳倉鼠腎細胞等細胞系中增殖併產生細胞病變,可致死7日齡內乳鼠,必要時可進一步透過血清學試驗、聚合酶鏈式反應等檢測、鑑定病毒。
2.分子生物學診斷
隨著分子生物學技術的迅猛發展,口蹄疫的診斷技術也得到了快速發展,主要有核酸雜交、Rt-pcR等技術,使口蹄疫的診斷更加簡便、快捷、特異和敏感。
3.血清學試驗
血清學試驗常用於口蹄疫病毒毒型的鑑定,以便依據流行毒株的血清型選用同型口蹄疫疫苗,進行緊急免疫接種。
常用的血清學試驗有補體結合試驗(cFt)、(乳鼠病毒)中和試驗(Nt)、免疫擴散沉澱試驗(Idpt)、熒光抗體技術等。
近年來,oIE推薦的間接夾心ELISA在國際貿易中廣泛使用,在數小時內可獲得試驗結果。
因為免疫接種動物3Abc抗體呈陰性,而感染動物3Abc抗體則呈陽性,因此,可透過檢測血清中口蹄疫病毒非結構蛋白3Abc抗體,區分感染動物和免疫接種動物。
4.動物接種試驗
一般選2~7日齡純系乳小鼠,於頸背部皮下接種病毒感染液
0.2 mL。接種小鼠通常於20~30h出現典型的口蹄疫症狀,發病乳小鼠運動不靈活,用鑷子夾住尾巴或四肢,常可發現其已失去知覺。隨後四肢麻痺,呼吸迫促,最終死亡。
採集瀕死期或新死乳小鼠的骨骼肌,研磨製成10%的病料懸液,供傳代接種和鑑定用。也可選用豚鼠或乳兔進行試驗接種。
5.鑑別診斷
口蹄疫與牛瘟、牛惡性卡他熱、水皰性口炎等疫病臨床症狀相似,應當注意進行鑑別。
【防控】
非疫區嚴禁從發生過本病的國家或地區購進動物及其產品、飼料、生物製品等。
來自非疫區的動物及其產品,也應進行檢疫,檢出陽性動物時,全群動物銷燬處理,運載工具、動物廢料等汙染器物應就地消毒。
加強飼養管理,保持圈舍衛生,經常進行消毒,平時減少機體的應激反應。
口蹄疫流行區,應堅持免疫接種,用與當地流行毒株同型的口蹄疫滅活苗接種動物。
由於牛、羊的減毒疫苗對豬可能致病,安全性差,故目前傾向於使用口蹄疫滅活疫苗。
對疫區和受威脅區內的動物進行免疫接種,在受威脅區周圍建立免疫帶以防疫情擴散。
康復血清或高免血清用於疫區和受威脅區動物,可控制疫情和保護幼齡動物。
糞便採取堆積發酵處理或用5%氨水消毒;圈舍、場地和用具用2%~4%燒鹼液、10%石灰乳、0.2%~0.5%過氧乙酸或1%~2%福爾馬林噴灑消毒;毛、皮張用環氧乙烷、溴化甲烷或甲醛氣體消毒,肉品採用2%乳酸或自然熟化產酸處理。
口蹄疫發病動物一般不進行治療,應採取撲殺措施。但在特殊情況下,如某些珍貴種用動物等,可在嚴格隔離的條件下予以治療。
治療時,要加強護理,精心飼餵,當動物不能採食時,注意人工補飼或飲水,防止因過度飢餓使病情惡化而死亡。
圈舍應保持清潔、通風、乾燥和暖和。
1口腔可用清水、食醋或0.1%高錳酸鉀洗漱,糜爛面塗以1%~2%明礬溶液或碘酊甘油(碘7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