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口蹄疫(3) (第3/3頁)
望月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碘化鉀5g、酒精100 mL,溶解後加入甘油10mL);也可外敷冰硼散。
2蹄部可用3%來蘇兒或3%克遼林洗滌,幹後塗拭松餾油或魚石脂軟膏等,並用繃帶包紮。
3乳房可用肥皂水或2%~3%硼酸洗滌,再塗拭青黴素軟膏或其他防腐軟膏,並定期將奶擠出以防發生乳腺炎。
4惡性口蹄疫患病動物除區域性治療外,可補液強心,用葡萄糖鹽水、安鈉咖或口服結晶樟腦,一次5~8g,每日2次,可收良效。
當動物群發生口蹄疫時,應立即上報疫情,確定診斷,劃定疫點、疫區和受威脅區,實施隔離封鎖措施,對疫區和受威脅區未發病動物進行緊急免疫接種,並按“早、快、嚴、小”的原則,立即實現封鎖、隔離、檢疫、消毒等措施。
疫區內最後一頭患病動物痊癒、死亡或撲殺後經14d以上連續觀察,未出現新的病例,經終末消毒後可解除封鎖。
【公共衛生】
人對口蹄疫病毒僅有輕度的易感性。
在很早以前就有許多人感染口蹄疫的病例報道,但直到用人的病料對牛和豚鼠感染成功才被證實。從健康人的血清中也查到了特異的抗體,說明口蹄疫在人或呈無臨床症狀經過。人的口蹄疫有時可呈地方流行性。感染主要是由於飲食病牛乳汁,或透過擠奶、處理患病動物而接觸感染,創傷也可感染。
人一般經傷口及口感染,潛伏期3~6d,短者1d。多種患病動物均可傳染人。
常突然發病,患病後主要臨床症狀是體溫升高,口腔發熱、發乾,嘔吐,唇、齒齦、舌和頰部黏膜潮紅,出現水皰。面板上的水皰多見於指尖、指甲基部,有時也見於手掌、足趾、鼻翼和麵部。水皰破裂後形成薄痂,逐漸癒合,有時形成潰瘍。
有的病人表現頭痛、暈眩,四肢和背部疼痛,胃腸痙攣,嘔吐,咽喉痛,吞嚥困難,腹瀉,迴圈紊亂和高度虛弱等臨床症狀。
一般病程為2~3周,預後良好。幼兒病情嚴重,可併發胃腸炎、神經炎和心肌炎等。
預防人的口蹄疫,主要依靠個人自身防護,如不吃生乳,接觸患病動物後立即洗手消毒,防止患病動物的分泌物和排洩物落入口鼻和眼結膜,汙染的衣物及時做衛生處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