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頁 (第2/2頁)
沈志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素更為突出。
近觀中國,在同蘇聯的關係由敵對升級至對抗後,毛澤東開啟中美外交局面,並試圖建立重點反對蘇聯霸權主義的國際統一戰線。於是,中國重新大規模援越,以求迅速結束戰爭,及早實現上述戰略目標。中美之間從1973年開始著手進行軍事合作,實際上逐漸構築起了&ldo;準同盟&rdo;性質的戰略安全關係,並使這種雙邊關係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成為維繫中美雙方交往的紐帶。其實,在中美蘇三角外交中,中國本有可能作為一種制衡力量,在三角平衡的天平中增減砝碼,影響美蘇力量對比的變化。但是強硬、僵滯的反蘇立場和對蘇政策,阻礙了中國去靈活地運用這種身份,使自己處於更為有利的戰略地位。中國選擇了依賴美國與蘇聯抗衡到底的方針,並試圖從某種程度上把三角關係變為一種反蘇的工具。其結果是,不但消除了美國對中蘇言歸於好、再結同盟的疑慮,而且還加重了對中越關係的消極影響。中國的外交再次陷入了實現世界革命和保障國家安全的矛盾之中。
從蘇聯方面來看,勃列日涅夫在羽翼豐滿之後,結束了以往由赫魯雪夫確立的尋求與美平起平坐的外交總路線,逐步將蘇聯的對外戰略調整到自己的軌道中,於1971年蘇共二十四大上提出了一整套外交政策,對美展開了咄咄逼人的全球攻勢。在印度支那戰爭問題上,蘇聯一面積極發揮其政治斡旋作用,避免破壞同美國的關係;一面也大力援越,並利用中美聯合問題離間中越關係。這時,蘇聯已將目光牢牢盯住了對東南亞的控制權,而且開始掌握印支這把開啟東南亞之門的鑰匙,認為自己已擁有了在印支地區確立政策的更大的可能性。為此,蘇聯試圖最大限度地運用這種有利地位,發展和鞏固與越南關係的新機遇。[4]越戰結束後,蘇越戰略聯盟逐漸形成。蘇聯扶植越南地區霸權主義,支援其入侵柬埔寨,並控制寮國,建立所謂印支聯邦,把印支半島變成了一個反華基地,終於導致了中越之間的一場戰爭。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