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儒勒·凡爾納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女王正是死在瓜廖爾的戰場上。這位可怕的女王,對大頭人忠心耿耿,是他在整場暴動中最為忠貞不渝的同伴。愛德華&iddot;莫羅上校親手殺死了她。在坎普爾,那納&iddot;薩伊布屠殺了莫羅夫人,在瓜廖爾,莫羅上校親手殺死了女王。兩個男人分別就是暴動和鎮壓的化身,如著能相遇,兩個敵人之間的深仇大恨必將釀成可怕的惡果!
到這時,我們可以認為除了烏德王國內的幾個地方外,整場暴動基本上已經被平息了。坎貝爾於十一月二日重新殺回戰場,奪取了暴動分子最後的幾個據點,又強迫一些暴動軍的大頭目俯首稱臣。但其中一個叫伯尼&iddot;馬德奧的人卻逃走了。十二月份,聽說此人躲在尼泊爾邊境的某個地方。還得知他和那納&iddot;薩伊布、巴勞&iddot;洛以及烏德王國的貝戈姆呆在一起。到年末的時候,又有傳聞說他們逃到尼泊爾和烏德王國邊境的拉普提。在坎貝爾的緊緊追逼下,他們越過了邊境線。直到一八五九年一月初,一個旅的英軍才在尼泊爾境內追上了他們。其中就有莫羅上校指揮的軍團。伯尼&iddot;馬德奧被殺死,烏德貝戈姆和她的兒子被俘並被允許留在尼泊爾的首都。至於那納&iddot;薩伊布和巴勞&iddot;洛,人們一直都認為他倆已經死了。但事實卻並非如此。
不管怎樣,轟轟烈烈的暴動大勢已去。唐提阿&iddot;託皮被他的中尉曼&iddot;辛格出賣給英軍,成了死刑犯,並於四月十五日在西普利被處死。德&iddot;瓦爾貝森先生曾評論,&ldo;他在壯烈的印度兵暴動中委實是一個出色的人物,有勇有謀,並具備充分的政治天才。&rdo;這位暴動分子最後英勇地死在斷頭臺下。
但如若這場印度兵暴動覆蓋了整個半島,尤其如若它是全民性的,那麼這場暴動可能會使英國人就此失去印度。而暴動的結束事實上也宣告了東印度公司的崩潰。
早在一八五七年末,帕爾蒙斯頓執政官先生就向宮廷陳辭帝國面臨衰落。
一八五八年十一月一日,一個被印成二十種文字的宣告宣告英國女王維多利亞&iddot;貝阿特里克斯目前正在掌握印度的統治權,幾年後,她將被加冕為印度女皇。
這都是斯坦雷執政官的得意之作。最高統治者的職位被換稱為總督。此外還有一個國務秘書、十五名中央政府成員和從各部中獨立出來的印度議會成員,馬德拉斯和孟買兩轄區的地方長官由女王任命,印度各部的成員及部長由國務秘書任命,這就是新政府的主要構成。
至於軍事力量,現在的皇家軍隊比印度兵暴動前增加了一萬七千名士兵,共擁有五十二個步兵團,九個射手兵團還有一個陣容宏大的炮兵部隊,另外每個騎兵團擁有五百把騎兵馬刀,每個步兵團擁有七百把刺刀。
本地部隊由一百三十六個步兵團和四十個騎兵團組成,但炮兵無一例外都是歐洲人。
這就是半島目前的行政和軍事狀況,也是守護著四十萬平方米土地的全部人員力量。
格朗迪蒂耶先生曾說:&ldo;英國人很幸運地在這片廣袤而神奇的國度上遇到了一個溫和、靈巧、文明而且對任何束縛都逆來順受的民族。但他們應該當心,溫和是有限度的,束縛也不是無限的,總有一天這個民族會抬起頭顱將它打碎。&rdo;
第四章 在埃羅拉的石窟深處
印度土邦主的王子當杜&iddot;龐特是普納王公巴基&iddot;洛的養子,也就是那納&iddot;薩伊布‐‐可能是此時唯一倖存的原印度兵暴動首領‐‐離開了尼泊爾那個人跡罕至的營地。勇敢、膽大,善於隨機應變地擺脫追捕並且讓人摸不著行蹤,而且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