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小野俊太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島民出於自衛的心理,手裡拿著武器企圖去對抗哥吉拉。畫面中能看到很多島民手拿法杖、扁擔、獵槍,也看得到有人拿著武士刀。雖然ghq的發布了禁刀令,不過從畫面上來看,大戶島民眾並未落實解除武裝的政策。想必島民們為了以備不時之需,平時將這些武器通通藏了起來。
尤其是站在八幡山山頂上的村長等人拿著武士刀,還有另一個人拿著獵槍的模樣,實在是很容易讓人聯想到《七武士》(注7)中登場的野武士(注8)。在前文提及的偎部五夫艦長曾感嘆,日本海軍隨著戰後解除武裝的政策,即便只是象徵日本海軍士官而沒有殺傷力的「短劍」,都要被美軍丟入海中。這和劇中的武裝場景形成明顯對比。在該場面中,連山根博士旁的田邊博士拿的也不是蓋革計數器,而是獵槍。至於山根博士和荻原記者則以相機代槍,拍下哥吉拉的身影。
由於大戶島就在哥吉拉入侵東京的直線路徑上,所以此地可說是對抗哥吉拉的最前線。面對氫彈都殺不死哥吉拉,島民拿武士刀、獵槍加以對抗的行為,就像對著b29轟炸機丟竹矛一樣愚不可及。但是,在有如史詩的進展中,這種場面也可解讀為大戶島島民為了保衛自己居住的土地,紛紛拿起武器與哥吉拉對抗。
反觀日本本島的居民,面對哥吉拉來襲時,把戰鬥的責任全交給防衛隊,只在引導下乘公車避難,或是將所有家當通通搬上手推車準備逃難去,和大戶島島民相比,完全是「烏合之眾」。確實哥吉拉襲擊漁船、登陸大戶島時,也造成當地居民不少的死傷,但他們還是拿起武器勇於抵抗。這部片並非僅僅將一般的日本人描繪成單方面的受害者,甚至在平時還潛藏著和加害者斡旋的鬥爭心。為了自衛不惜武裝起來,這一點不只連線到防衛隊,同時也和民眾的武裝權有所聯結。
對於曾引發「除了軍隊以外都來圍事」的東寶爭議(注9)的東寶電影公司來說,不管是否肯定這類民眾所引起的自發性武裝行動,這種社會議題或許還是存在著特殊的意義吧?另外,由於《哥吉拉》和《七武士》的演員中都有志村喬和高堂國典,因此《哥吉拉》常被指出像是看《七武士》一樣,畢竟這兩個作品都出現過農民和漁民拿起武器準備打仗的演出。
還有,應該是位於東京都南方的「大戶」島,若是會讓人聯想到「江戶」其實並非偶然。因為大戶島就位於江戶前方海上的方位。不過大戶島的風土民情對一九五四年的東京來說,算是一個跟不上時代的世界。讓年輕人嗤之以鼻的哥吉拉迷信,居然還以祭典的形式殘存下來。當地人不瞭解水井受到輻射雨汙染的嚴重性,還會將哥吉拉當成颱風過境。除了人之外,受害的居然還有牛、豬等家畜。總之,大戶島只是個半農半漁的鄉下地方。但也正因跟不上時代,島上的人們才能依舊抱持著本土決戰(注10)的精神。
香山滋的哥吉拉創作內幕
《哥吉拉》的原作者香山滋一手創造出融合自然產物(恐龍)和人工產物(氫彈的放射能)的怪獸。對他而言,海洋在推動劇情上一直是不可或缺的要素。
那是因為,比基尼氫彈試爆汙染促使哥吉拉現身的這片「南方」之海,就是香山滋所關心的目標。甚至也能說大戶島就是這種想法中誕生的虛構產物。
對日本人而言,「南洋」這個詞不只是一種幻想。較為具體的就是日本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接管了德國殖民的南洋諸島(注11)。在《哥吉拉》上映的該年,一樣是由本多豬四郎所執導的《再會吧拉寶兒島》(注12)也在同年上映。當中使用的主題曲〈拉寶兒小調〉,其原始版本就是新田八郎所唱的〈南洋航路〉。〈南洋航路〉中,第一段歌詞就是「紅色夕陽沉於海浪間/眼前的是無邊無際的水平線/今天我人也在遙遠的南洋航路上/我這個乘著船的海上男兒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