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小野俊太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海上保安廳與飢餓作戰
從尾形有條不紊地幫自己和芹澤博士安排潛水裝備這點看來,尾形在海上保安廳的巡防艇「式根」上有一定的許可權。這點在劇情剛開始必須處理「漂流水雷」的動作中,就能看出端倪。為了整頓港灣周邊的環境,海上保安廳偶爾會出現必須撤除水雷的業務。一九四五年的運輸省所發布的公告中表示:「當海域出現火藥武器或其中的彈藥(以下稱為爆裂物)時,經由海上保安廳長官之授權,可進行撤除作業」。不過,即使是裝備精良的海上保安廳,想要撤除位於海底的水雷仍必須仰賴民間人士的潛水技術。
事實上,那些漂流水雷在日本戰後的海路航線上也是一種危害。例如,一九四九年位於新瀉的名立海岸曾發生過水雷爆炸事件。有一位警察擅自回收漂流至岸邊的水雷,因為和周邊的岩石碰撞而導致爆炸,現場湊熱鬧的國中小學生等當地居民,一共六十三人當場死亡。雖然該水雷完全炸毀,不過從形狀的描述看來,應該是舊日本軍所鋪設的水雷在脫落後漂流至海上。
在日本軍艦當中,有專門處理水雷的掃雷艦。但戰後需處理的不只舊日本軍所遺留的水雷,還有美軍於二戰末期投至海中的沉底式水雷,雖然在美軍b29轟炸機的空中作戰中,以東京大空襲為主的各地轟炸以及廣島、長崎的原子彈較為有名,但較不為人知的是,它們也曾投下大量沉底式水雷。這種策略被稱為「飢餓作戰」,目的是要封鎖日軍的海上交通。從「飢餓」這兩字就可以瞭解這種策略是透過封鎖海上交通,讓日本無法輸送物資而造成糧食問題的惡化,進而讓日本投降。這回說是直取兵糧的戰略。
用於「飢餓作戰」的主力為k25、k36沉底式水雷,當時所擊沉的日本船艦總計一百二十五萬噸。這種水雷只要對海面船隻產生金屬反應,就會從海底浮起並且爆炸。自三月二十七日開始,為期五個月的投擲後,共投下一萬顆水雷。特別是軍港為用途的吳港,美軍以該地為中心在瀨戶內海投下數以萬計的水雷。因為瀨戶內海上空在實質上已被奪取制空權,所以美軍直到八月十四日深夜都還在設定水雷。
由於在《停戰詔書》正式發布前,雙方仍處於交戰狀態,因此日軍的處理方式和美軍如出一轍。第一五四號掃雷艦艦長偎部五夫曾說:「八月十五日的廣播(宣讀《停戰詔書》),我們是一邊就戰鬥位置一邊聽完的」(摘自《水雷掃海戰》)。偎部在該書中詳述瞭如何清除水雷,從撤除美軍潛艇在關門海峽設定的水雷,到目測空投水雷的著水點後立刻前往處理,而能目送大和號戰艦離去的種種經歷。
日本在戰後展開港灣整建工作時,日美的水雷都成為重建的障礙。針對這點,海上保安廳開始名為「啟海」的計劃,主要是以舊日本軍各艦艇作為掃雷艦,在各海域撤除戰時所殘留的水雷。這些掃雷艦後來也在一九五〇年開始的韓戰中活躍。由於有些水雷會對船身的磁性有所反應,因此使用了小型的木造掃雷艦,許多的船隻也因為爆破而沉沒。
而在哥吉拉上映的一九五四年,以掃雷艇除雷的作業,由海上保安廳轉交給從保安隊改名而來的海上自衛隊。就算有著從舊日本海軍到海上保安廳再到海上自衛隊的傳承,工作內容依然是以掃雷艇除雷來恢復「海上和平」。
哥吉拉調查團前往大戶島時,身穿制服的尾形在「式根」上對惠美子說:「雖然有避開危險海域」,這就蘊藏了前述的時代背景。因為比起舊日本軍的「漂流水雷」,潛伏海中的哥吉拉形象更接近美軍空投的「沉底水雷」,一感應到上面行經的鋼鐵船身就引爆。使榮光丸等船隻一一遇難的海上威脅不只有天然的海底火山爆發,也可能是戰時人為產生的武器。哥吉拉藉由潛水艇、水雷的恐怖形象,陳述出海中潛藏著現實上的危機。
解除武裝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