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頁 (第1/2頁)
宋鎮豪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殷墟王邑宮室區內曾揭出53座夯土基址,分甲、乙、丙三組。甲組15座,門向大多朝東或朝西,配置有左右對稱的特點。乙組21座,重要基址多向南,組合有序,混然一體,由南而北要經過6座建築,5道大門,前後走距約200米,直抵最北面的一座土質純淨的方形高臺。丙組17座,組合配置據說可概為&ldo;大五、小五、南五、二路&rdo;八字,&ldo;大五&rdo;指主體佈局面貌,即中心為一座20&tis;17米的土臺,外圍四隅各配置以一座方基;&ldo;小五&rdo;指中心土臺上有5座呈囂佈列的小型基址;&ldo;南五&rdo;指中心土臺南面有一座基址居中,東西兩側各分列兩座長方形基址;&ldo;二路&rdo;指兩座狹長形基址相夾峙,可能力長廊式建築1。這三組基址自北而南簇集一地,既有區別,又形成有機聯絡整體。
在丙組基址西南約200米處,又發現房基10餘座,面積都不大,其中兩座長方形基址,東西平列,間距約5米,門向均東開,同屬一組,靠東面一座,其下壓著著名的&ldo;婦好墓&rdo;2。
近年又於乙組基址東南約80多米處新發現一組大型宮室建築基址群,佔地面積約5000平方米,由3座長方形基址組成,呈■形配列,缺口東向,面對恆水,3座基址長度為50~60米不等,進深均75米左右,主殿座北朝南,面積達450平方米,中間的庭院面積達2100平方米,形成一自成一體的半封閉式宮室建築群體3。
殷墟王邑的宮室建築群體,組合複雜,主次有別,主體建築居中,附屬建築前後左右對稱照應。宮室大多為土臺式,有長形、方形、凸形、凹形、曲尺形、圓墎形等等。在空間結構上,有單層排屋,也有雙層樓屋。這與殷墟甲骨文中名類繁多的建築稱名是相應的,如除前丈列舉的各類宮、室專稱外,又有南宣、官(館)、宗、升、旦、家、祊、過■、庭、寢、宦、■、門、戶、西倉等建築名類。官(館)有西官、公官、戍官;庭有盂庭、召庭、大庭、小庭之分;寢有王寢、大寢、新寢、東寢、西寢等;■有文■、大■、小■;門有庭門塾、乙門、丁門、丁宗門、宗門、南門、入出門、■門、■門、■門、尹門、亦門、設門、庸門、三門等細分;門又或稱戶,如丁宗戶、宗戶、庭西戶、三戶之類,殆指單門,以有別於雙開門。
宮室建築的形制和佈列位置不同,性質功能當有所分。如甲組基址,有的銅礎立柱,至為莊重華貴,似屬商王室最高統治者居住、享饗和治事之所;有的當為附屬官署;有的屋內有灶,似為近親或僚屬住所。乙組基址以最北的方上高臺為核心所在,附近密佈祭把坑,可能為宗廟建築群1。丙組基址大多有臺無礎,一些臺上另有玉璧、人牲、獸牲、柴灰、燎牲、穀物、陶器、空坑等8種不同祭祀遺蹟,應屬祭壇一類建築2。甲骨文有&ldo;內■土&rdo;、&ldo;外■土&rdo;3,是內祭、外祭的祀天地神祗人鬼場所,疑即指這類祭壇。一些墓上或附近相關建築,很可能是甲骨文所謂宗、升、旦、家之類的藏主致祭寢廟。總之,宮室的規度,融政、祭、生活為一體,充分圍繞&ldo;定其人神所居&rdo;而展開,借重神權以強化王權的政治思想,在宮室的建制和佈局中得到相應貫徹和體現,其形制的奢靡莊重與浩大氣勢,代表著商代後期首屈一指的國家級建築層次。
與偃師商城和鄭州商城兩座商代前期王邑的顯著不同,是殷墟王邑並未遵循&ldo;築城以衛君,造郭以守民&rdo;的都邑經營模式,這恐怕與商代中後期王畿區的穩固和國力的鼎盛有直接關係。但分片系的等級居住體系卻得到全面深化,王邑內的聚居點,規模遠勝前代,一般都持有各自的居宅、農田囿苑、作坊、墓地、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