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柯守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與人未必能對上號,這也是蘇子籍之前沒被大家當稀罕物的原因。

“原來他就是蘇子籍?”蘇子籍甚至聽到人群有人壓低聲音與同伴說:“看起來頗有些不俗,最重要的是年輕!”

“才十五歲,當然年輕,不過再不俗,不過是小戶出身,難道論起作詩,還能勝過有名師培訓的人不成?”

說這話自然也是對蘇子籍沒有善意,但這話也讓不少人覺得有道理。

因蘇子籍之前並無才名,一舉奪魁,實在是讓人心裡犯嘀咕,此刻當著知府的面,雖不敢給蘇子籍難堪,但來個捧殺,讓蘇子籍自己丟人,不是難事。

也因此,在鄭應慈出聲,起鬨讓蘇子籍寫首詩的人就有著不少。

就連知府,也湊趣一樣的說:“蘇子籍,既是這樣,不如你也做一首。”

其實,就算知府不開口,蘇子籍也沒有打算推辭,人道之種,多種形態,詩名或也是一種,當下笑著回答:“學生就獻醜了。”

在知府身側就有著一張大桌,鋪著一些紙張,雪白不說,聞著還有著淡淡的香氣,識貨就知道,這是頗上乘的紙。

不僅如此,墨硯都是精品,很符合文人的喜好。

墨跡才幹的作品也放著幾張,蘇子籍直接過去,沒有假手別人,自己鋪好了一張白紙,待心神稍定,盛水在硯臺上倒了點,拿著墨錠一下一下緩慢的研磨起來。

墨水漸濃,拈起柔毫,舔墨,唰唰唰就寫下一首詩。

秋詞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蘇子籍汲取多家之長,此時運筆而下,二行三十個字,就行雲流水般,一一流淌了出來。

用的還是“臺閣”體,又或叫“館閣”體。

原本還只好奇蘇子籍這個“拔得頭籌的寒門子”的眾人,有離得近,先湊過來看了一眼,立刻就驚住了。

至於遠處,自然看不到,也不敢擠,這裡有著知府大人在,哪裡能容得眾人放肆?

所以作詩的人,這不僅要寫詩,寫完了還要念一遍給眾人聽。

蘇子籍將自己的作品當眾唸了一遍,這一下,可是真的震驚四座。

這詩原本是唐代劉禹錫所作,雖不是篇壓當場之作,但也是一流,而且一是符合時景,現在正是秋季,二是此詩充滿了激情,正符合蘇子籍新進解元的身份,寄志高遠,可所謂入景入人。

對現場所作來說,不能要求更高了。

武俠修真推薦閱讀 More+
行走歷史神話:從呂洞賓開始

行走歷史神話:從呂洞賓開始

十九代目
常昆帶著一個簡單的外掛穿越到五胡亂華之初,從此與夢幻的光影糾纏在一起,見證並經歷一樁樁耳熟能詳的神話傳說,在愛恨情仇的交織中,憑一雙拳頭轟開道路,一步步走上道的終極。</p> 各位書友要是覺得《行走歷史神話:從呂洞賓開始》還不錯的話請不要忘記向您QQ群和微博裡的朋友推薦哦!</p> 行走歷史神話:從呂洞賓開始:</p>
武俠 連載 846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