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柯守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與人未必能對上號,這也是蘇子籍之前沒被大家當稀罕物的原因。
“原來他就是蘇子籍?”蘇子籍甚至聽到人群有人壓低聲音與同伴說:“看起來頗有些不俗,最重要的是年輕!”
“才十五歲,當然年輕,不過再不俗,不過是小戶出身,難道論起作詩,還能勝過有名師培訓的人不成?”
說這話自然也是對蘇子籍沒有善意,但這話也讓不少人覺得有道理。
因蘇子籍之前並無才名,一舉奪魁,實在是讓人心裡犯嘀咕,此刻當著知府的面,雖不敢給蘇子籍難堪,但來個捧殺,讓蘇子籍自己丟人,不是難事。
也因此,在鄭應慈出聲,起鬨讓蘇子籍寫首詩的人就有著不少。
就連知府,也湊趣一樣的說:“蘇子籍,既是這樣,不如你也做一首。”
其實,就算知府不開口,蘇子籍也沒有打算推辭,人道之種,多種形態,詩名或也是一種,當下笑著回答:“學生就獻醜了。”
在知府身側就有著一張大桌,鋪著一些紙張,雪白不說,聞著還有著淡淡的香氣,識貨就知道,這是頗上乘的紙。
不僅如此,墨硯都是精品,很符合文人的喜好。
墨跡才幹的作品也放著幾張,蘇子籍直接過去,沒有假手別人,自己鋪好了一張白紙,待心神稍定,盛水在硯臺上倒了點,拿著墨錠一下一下緩慢的研磨起來。
墨水漸濃,拈起柔毫,舔墨,唰唰唰就寫下一首詩。
秋詞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蘇子籍汲取多家之長,此時運筆而下,二行三十個字,就行雲流水般,一一流淌了出來。
用的還是“臺閣”體,又或叫“館閣”體。
原本還只好奇蘇子籍這個“拔得頭籌的寒門子”的眾人,有離得近,先湊過來看了一眼,立刻就驚住了。
至於遠處,自然看不到,也不敢擠,這裡有著知府大人在,哪裡能容得眾人放肆?
所以作詩的人,這不僅要寫詩,寫完了還要念一遍給眾人聽。
蘇子籍將自己的作品當眾唸了一遍,這一下,可是真的震驚四座。
這詩原本是唐代劉禹錫所作,雖不是篇壓當場之作,但也是一流,而且一是符合時景,現在正是秋季,二是此詩充滿了激情,正符合蘇子籍新進解元的身份,寄志高遠,可所謂入景入人。
對現場所作來說,不能要求更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