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何奈何奈何 (第2/4頁)
寒寺敲鐘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能久存?老夫唯求——\"蟠龍杖重重頓地,\"縱是死,也該讓他帶著親王的體面戰死!\"
燭火不停的跳動,五十二歲的兵部尚書竟似古廟泥塑般朽敗。我盯著他渾濁的瞳仁——幾月前,朝會上,這雙眼睛還能將五軍都督府的塘報批註刺得千瘡百孔。
求國公爺指條明路!\"這麼直白的話語直衝我心,扶桌的手止不住顫抖,指甲摳進黃花梨案几的木紋,\"至少...讓漢王得個全屍?\",朱高燧的死狀已經讓我難以接受,我不願朱高煦步他後塵。
\"全屍?\"張輔喉頭滾出夜梟般的笑聲,\"永樂二十二年,先帝北征駕崩榆木川,老夫與楊榮大人秘不發喪,金匱裡的龍屍尚要裹著腌臢羊皮...\"
他突然抓起案頭的《貞觀政要》,書頁在穿堂風中簌簌翻動,\"你以為玄武門前,建成元吉的屍首拼得齊全?建文四年金川門破時,老夫親眼見谷王捧著的傳國璽上沾著惠帝幼子的腦漿,你以為永樂八年的《削藩十策》,當真只是解縉的手筆?\"
博古架上的宣德爐驟然傾覆,香灰漫過《江山輿圖》中的趙藩封邑,像是為朱高燧堆的一座細小墳墓,張輔軍袍下的身軀佝僂如蝦:\"還記得你攜漢王降表回京那時麼?\"張輔枯指叩著泛黃的紙頁,\"佩著漢王贈的錯金劍入奉天殿,陛下之後卻賜你'開平伯'——滿朝朱紫憋笑憋得補子都在抖。\"他將香案扶正,把輿圖中落在趙藩之地上面的香灰抹去,\"知道常遇春受封開平王時,太祖賜的是什麼?\"
我盯著他軍袍上暗褐色的血漬——據說是當年砍方孝孺濺上的——緩緩搖頭。
\"洪武二年,太祖賜開平王八寶鎏金甲、丹書鐵券,還有...\"他嘿嘿的笑,\"一座沒有匾額的府邸。\"枯指猛然戳向窗外,\"看看你的'伯府',可有一寸朱漆大門?可有一方青石獅獸?\"
堂中,他的聲音淬著冰碴:\"知你受封后,老夫跪在文華殿金磚上三個時辰——不是為你,是為漢王殿下最後那點念想。\"他突然從袍中取出一卷名冊,我定睛一看——永樂八年的勳貴簿冊,新新增的開平伯條目下赫然是墨漬塗改的痕跡,\"若你真被定為細作,漢王'脅從'便可改作'主謀'...\"
漢王帶你去襲阿魯臺大營,哪是試你身份?古往今來,二十死士趁雪夜出關,百里奔襲,只為大鬧敵營——能從這裡活下來的,不是細作...\"龜鈕銀印重重砸在案上,\"是瘋子!\"
“”所有人都在陪著陛下戲耍你,大家都看得出來,你是陛下暗中欽定一杆槍,為的就是二王,直到陛下感覺到了,你跟漢王的關係不一般,跟親王,尤其是造反過的親王,關係甚密,俠氣於官袍,猶如血汙於白練!\"他枯指劃過玉帶上的螭紋,\"天子磨刀石上,最忌沾著舊主外王的情義。\"
張輔忽地扯開衣襟,露出心口箭瘡:\"當年濟南城下,漢王就是這樣把老夫從屍堆裡刨出來的。\"傷口在燭光下泛著青黑,\"如今你要做的,就是讓陛下相信...相信這把槍,已經鏽到扎不進舊主的棺槨。\"
張輔的話如歷史上銅缸炙烤漢王時的鐵鉤,生生剜進我肋骨間隙。喉頭腥甜翻湧間,瞥見他手中的蟠龍杖頭映出自己扭曲的面孔——竟與詔獄牆頭懸著的罪藩畫像別無二致。
腳下的石磚裂紋突然遊動起來,恍惚看見之前的雪原。當時隨朱高煦奇襲阿魯臺,凍僵的手指也是這樣摳進馬鞍,只是如今摳住的,分明是自己腰帶下痙攣的皮肉。
\"大人!\"我聽見瓷器龜裂般的嗓音刺破耳膜,才驚覺是自己在嘶吼。案頭才被扶正的宣德爐迸出火星,爐身嬰戲圖上的童子正被香灰淹沒口鼻。張輔軍袍上的補子在冷汗浸透的視野裡膨脹成鐵幕,壓得《貞觀政要》書頁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