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五明在山川廠讀電大 第三節 五明考上電大了(續17) (第2/5頁)
山果果9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的基石了吧。古代隆昌八景之一的"鄉校留徽"如今只留下了些許遺憾,令人感到欣慰的是,雲峰關從古至今的基本格局並未發生改變。
永洪感慨地說道:“雲峰關周圍原本矗立著多座青石牌坊,然而到了清末民初時期,其中一座名為‘貞潔坊’的牌坊豎立在現今民房附近的菜地裡,見證了清朝的覆滅和民國的初建,牌坊上還刻有‘大總統令’字樣,但最終還是遭到了毀壞。與之相鄰的還有一座樂善好施坊,上面刻著‘渝瀘通衢坊’,同樣未能倖免,也已損毀殆盡。如今,僅剩下‘樂善好施’坊孤獨地佇立著。”永洪接著介紹道,除了牌坊外,如果仔細觀察,朋友們會不難發現,在土地坎的對面還有幾塊難以辨認的摩崖石刻。最顯眼的一塊石刻上刻著“樓豐勝景”四個大字,而更深處則是宣統年間所題刻的“綰轂渝瀘”。
五明和他的同伴們一同來到了雲峰塔前,這座塔坐落在隆昌縣城東南郊外約 1 公里處的雲峰關東側的白塔山上,這塔大家都叫它白塔。始建於明朝成化年間(公元 1465——1487),重建於清朝道光二年到七年(公元 1822——1827)。雲峰關向來是旅遊的好去處,凡是第一次來雲峰關的人,沒有不登雲峰塔的。隆昌歷任知縣,也都喜歡雲峰塔,還專門以雲峰塔為景寫詩。五明也來了興致,作詩一首: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後面更精彩!
雲峰關上雲峰塔,
茶馬古道腳下踏,
馬鈴聲聲驛道興,
見證多少買賣人,
隆橋驛從此出名。
隆昌這地方文化興盛,人才濟濟,可不像那武塔,鎮山鎮河鎮妖邪,只求保一方平安。
永洪表示,白塔附近的那間房屋最容易被人們所忽視,但實際上它已經有至少百年的歷史了。如果有人細心觀察,就會發現當他們走過這座房屋前時,可以看到一棵香樟樹矗立在那裡。香樟樹的中間是臺階,而房門上方還隱約可以分辨出褪去紅色的三個字——"題名處"。這裡曾經是古代文人登上白塔並留下題字的地方。如今,這裡住著一位農戶。
然而,真正通往白塔的正道是從題名處下面的那條石板路開始的,可惜現在牌坊已經不在了。題名處的命運和冷清與隆昌文廟如出一轍,文廟是古代祭祀孔子的場所。
雲峰塔經歷了數百年的風風雨雨,見證了百年來的歷史變遷。在雲峰塔的頂端,不知何時長出了一棵黃桷樹,它同樣有著上百年的歷史。當地百姓們透過觀察黃桷樹的興衰來判斷當年農作物收成的好壞。
在巍峨的群山之巔,有一座古老而莊嚴的雲峰古塔巍然矗立。它高聳入雲,彷彿與藍天白雲融為一體。白塔的堅實身軀在陽光的照耀下顯得格外壯觀,彷彿承載著千年的歷史和文化底蘊。
這座白塔歷經歲月滄桑,俯瞰著日月星辰的交替流轉,經受住了無數次狂風暴雨的磨礪。它見證了時間的流逝和世間萬物的變遷,成為了這片土地上的標誌性建築。
自古以來,人們對這座白塔寄予厚望。無論是當地的紳士百姓,還是執政者們,都將自己的期望寄託於此。尤其對於那些勤奮苦讀的莘莘學子來說,白塔更是他們心中的精神支柱,激勵著他們追求知識、追求卓越。
然而,這座白塔並非僅僅是一個象徵,它還經歷過戰火的洗禮。在歷史的長河中,它曾多次遭受戰爭的破壞,但每一次都堅強地挺立起來。白塔腳下的壕溝和身上的彈痕,都是那段動盪歲月的見證,它們記錄了歷史的足跡,讓後人銘記過去的艱辛。
當五明一行人來到這裡時,他們遠遠地望見了雲峰關東側前方的一座圓形石山丘。丘頂宛如一面巨大的銅鑼,這便是人們口中所稱的石鑼。與石鑼相對應的,在白塔山西側前方,有一墩圓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