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五明在山川廠讀電大 第三節 五明考上電大了(續17) (第1/5頁)
山果果9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五明、曉萍以及永洪一家結束了玉蟾山和龍腦橋之旅後,重新投入到山川機械廠繁忙而充實的工作之中。他們彼此約定,要趁著某個星期天前往隆昌城遊玩一番。
時光荏苒,兩週後的這個星期天終於到來。天空湛藍如洗,微風輕拂,陽光明媚宜人。清晨時分,五明等人便迫不及待地踏上了前往隆昌的旅程。幸運的是,山川機械廠為員工提供了開往隆昌的班車服務,讓他們的出行變得輕鬆便捷。
從工廠到隆昌的路程大約有 10 公里,一路上,五明一行人歡聲笑語不斷。抵達隆昌後,他們盡情享受著這座城市帶來的獨特魅力。他們漫步於古色古香的街道巷弄之間,感受著濃厚的歷史底蘊;品嚐當地特色美食,滿足味蕾的愉悅;遊覽名勝古蹟,領略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遊玩的過程中,永洪充當起了導遊的角色,興致勃勃地向大家講述著隆昌的故事。他詳細介紹了隆昌的發展歷程、傳統風俗以及有趣的傳說,讓每個人都對這座城市有了更深入的瞭解。五明等人聽得津津有味,彷彿置身於一個個精彩紛呈的故事世界之中。
隨著太陽逐漸西沉,一天的歡樂時光也接近尾聲。儘管有些疲憊,但五明一行人的心中充滿了滿足感和愉悅之情。這次隆昌之行不僅讓他們放鬆身心,還增進了彼此之間的感情,成為一段美好而難忘的回憶。他們期待著未來還有更多這樣的機會,一起探索更多未知的地方,共同創造更多珍貴的經歷。
五明和他的夥伴們來到了雲峰關的白塔山上,他們站在高處極目遠望,眼前展現出一片壯麗的景象:金色的天鵝在陽光下閃耀著光芒;高樓大廈和山峰美景交相輝映;古老的巴蜀驛道曲折蜿蜒,宛如一條巨龍伸展在大地之間;而石鑼與石鼓則相互映襯,構成了一幅獨特的畫面。這裡的景色如詩如畫,讓人陶醉其中。
無數的文人墨客曾經來到此地遊覽,被這片美麗的風景所打動,靈感泉湧。他們紛紛拿起筆墨,揮灑自如地寫下了許多優美的詩詞歌賦,以表達內心深處的感受。
永洪告訴大家,雲峰關已經有超過千年的悠久歷史。它坐落在隆瀘和隆渝兩條古道的交匯處,是隆瀘古道上極為珍貴且儲存完好的古代關隘之一。與之相比,瀘縣玉蟾山上的古玉蟾關以及瀘州城的龍透關雖然也是近年來新建造的仿古建築,但它們缺乏歷史的沉澱和歲月的洗禮,顯得相對單薄。然而,雲峰關周邊還保留著眾多的古蹟,更增添了它的歷史厚重感。
可以說,雲峰關的地理位置至關重要,它不僅是交通要道,還是文化傳承的重要節點。這裡見證了千百年來人們的往來和交流,也承載了無數文人雅士的才情與智慧。每一次踏上這片土地,都能感受到那份濃厚的歷史底蘊和文化魅力。從地形這絕對稱得上是一處兵家必爭之地,地勢險要,易守難攻。數千年來,此地經歷過無數次戰火洗禮。如今我們透過觀察雲峰關關口上方懸掛著的匾額,便能推斷出它的歷史年份——“大清道光七年重建,署隆昌縣事李德潤”。關隘內部設有一座涼亭,此亭乃是普濟寺的僧侶們特意為途經古道的行人們所設立的休息之所,並免費提供茶水。現在我們所能見到的涼亭與關口都是經過精心修復後的模樣。而那關內外的石板路則承載著數百年來歲月的痕跡,當人們漫步其上,彷彿能夠感受到昔日商人和行人匆忙的腳步。在關內的涼亭石柱上,還保留著當年的兩幅對聯。相傳元朝時期,有個名叫白良的人曾路過此地,並留下了“鄉校留徽”四個字。永洪表示,自己曾多次前往白塔附近尋找或打聽有關這塊古碑的訊息,但始終一無所獲。後來,他偶然在涼棚遇到一位八十多歲的彭姓老人,據老人回憶,他年輕時曾親眼目睹過這塊古碑的存在,當時就位於現今關口的座位處。只可惜,如今已無處可尋,或許它早已成為某戶人家豬圈的圍牆或是房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