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澌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聽來的:
姓黃那家,是北方老家發大水逃難到這裡來安了家。姓溫這家,是遇天年旱災人吃人逃了出來,到了此地樂了業。姓董的和我們姓江的,祖根地源自河洛,我們的祖宗在動盪的歷史長河中流散到各地安土,江西、福建、廣東甚至於南洋海外……
橫亙在當中的那條河,叫浀星河。河道在桃之家門口拐了個大彎,為了方便農田灌溉,人們在大彎處挖了一條直向的深圳溝引走水流。一條寬面緩坡的河壩在拐彎處連線著東西兩邊。
一到雨季,河水漫漫地鋪在壩上,形成溫柔的水瀑,升騰起氤氳,如戲曲舞臺排演出的天宮仙境,如幻似真。天晴後,河水仍然充盈,陽光照射,遠遠望去,壩面的水浪像閃光的銀色帶魚在躍動。
水量豐沛時,河深約有一米。壩上不通路時,須往北走一里路,有座木橋,或往南走二里路,有座石橋,過了橋才到王屋村。
河岸兩邊,栽滿高高的麻柳樹,夏天的時候,枝葉茂密,垂下的麻柳果迎風搖擺,影影錯錯,隔岸相望,隔著綠簾子,猶抱琵琶半遮面。
冬天的時候,葉落安息,光禿禿的枝幹大喇喇地伸著,如墨筆揮毫一氣呵成地畫出,只有黑的顏色,掛滿同樣墨色調的雨雪和風霜。
再看兩岸人家,瓦是統一青灰的瓦,牆是黃牆或白牆,中間一面高大的厚木門,左右各安一扇窗,如一個驚訝的人的張開嘴、瞪大眼睛。
北面的山與東面的山延伸得更遠,在盡頭處交匯,浀星河的源頭就在那裡,還有一條公路與河流同向,穿過王屋村,通往鎮上和縣城。
牛屎陂的人如果要去趕集或去縣城,乾旱時,可以直接走乾爽的河壩過去,省時快捷。但其他時候,得老老實實的繞遠道走木橋或者石橋,到公路面去等公共汽車。
南面是一座矮矮的山丘阻隔著,山丘挨著牛屎陂,從更高的山峰俯瞰,其狀如一條筒褲,褲頭靠著浀星河,兩個褲腳挨近西山,於是起了個象形名,叫褲子山。
翻過褲子山,是藍河村,一個大雜居村落,比王屋村更大更興旺,牛屎陂隸屬於這個村,牛屎陂有許多田地水塘是藍河村村民的。
桃之的太爺爺和他弟弟當年就是從藍河村最中心最繁華的上街搬走的,搬到了最閉塞的牛屎陂。桃之曾有一度覺得太爺爺這個決定很糊塗。人往閉塞而去,與死路無異,他也許永遠想不到後來國家竟然進行了改革開放,人口城鎮化,子孫們拋棄了賴以生存的土地,離開了故土湧入了遠方的城市,過著漂泊的生活。
:()繭中的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