蓉兒健康小故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蛋糕、甜飲料(如可樂、雪碧、奶茶等)等高糖食物含有大量的簡單碳水化合物,可迅速被人體吸收,導致血糖急劇升高。血糖的大幅波動會引起胰島素分泌的相應變化,長期可導致胰島素抵抗,增加糖尿病的發病風險。糖尿病又與心血管疾病密切相關,可加速動脈粥樣硬化程序,增加心血管事件的發生率。此外,高糖食物中的新增糖多為“空熱量”,幾乎不含其他營養成分,過量攝入會導致能量過剩,進而引發肥胖,肥胖也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險因素。
(三)高脂肪食物
動物內臟(如豬肝、豬腦、牛肚等)、油炸食品(如炸雞、炸薯條、油條等)、動物油脂(如豬油、牛油等)富含飽和脂肪和膽固醇。飽和脂肪可升高血液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 - c)水平,ldl - c 是導致動脈粥樣硬化的主要脂質成分,其水平升高會促進動脈粥樣斑塊的形成和發展,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膽固醇攝入過多也會加重肝臟代謝負擔,導致血液中膽固醇水平升高,進一步損害心血管健康。
(四)刺激性食物
辣椒、花椒、芥末、咖啡、濃茶等刺激性食物可能會刺激胃腸道黏膜,導致胃腸道不適,如胃痛、胃酸過多、消化不良等。對於心跳驟停救治後的患者,其胃腸道功能可能尚未完全恢復,刺激性食物可能加重胃腸道負擔,影響營養物質的消化吸收。此外,過量飲用咖啡和濃茶可能導致心跳加快、血壓升高,增加心臟負擔,不利於心臟功能的穩定恢復。
(五)酒精
無論是白酒、啤酒還是葡萄酒,酒精都會對身體產生多方面的不良影響。飲酒會損害肝臟功能,影響脂質代謝,導致血脂升高。同時,酒精可直接刺激心臟,使心肌收縮力減弱,心率加快,血壓波動,增加心律失常、心肌梗死等心血管事件的發生風險。此外,酒精還會干擾藥物代謝,降低藥物療效或增加藥物不良反應的發生機率,影響患者的治療效果和康復程序。
四、飲食原則與策略
(一)控制總熱量攝入
根據患者的年齡、性別、身高、體重、身體活動水平以及康復階段等因素,計算出每日所需的總熱量,合理分配到三餐及加餐中,避免熱量攝入過多或過少。一般來說,對於康復初期活動量較少的患者,總熱量可適當減少;隨著身體逐漸恢復,活動量增加,可適當調整熱量攝入,但仍應以維持理想體重為目標,預防肥胖。可採用“少食多餐”的方式,將每日食物分成 5 - 6 餐,既能減輕胃腸道負擔,又能保證營養物質的持續供應,穩定血糖水平。
(二)合理搭配食物
遵循平衡膳食原則,確保每餐中都包含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維生素和礦物質等多種營養素。主食可粗細搭配,增加全穀物和薯類的攝入;蛋白質來源多樣化,包括動物蛋白和植物蛋白;多吃新鮮蔬菜水果,保證維生素、礦物質和膳食纖維的充足供應;適量攝入健康脂肪,減少飽和脂肪和反式脂肪的攝入。例如,早餐可以是一杯低脂牛奶、一份全麥麵包夾煎蛋和生菜、一份水果;午餐可以是糙米飯、清蒸魚、清炒時蔬;晚餐可以是紅薯粥、瘦肉炒豆角、涼拌黃瓜等。
(三)個體化飲食調整
考慮患者的個體差異,如是否合併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等基礎疾病,是否存在食物過敏或不耐受等情況,進行個體化的飲食調整。對於合併高血壓的患者,嚴格控制鹽攝入,每日不超過 5 克;對於糖尿病患者,控制碳水化合物總量和質量,選擇低升糖指數的食物,合理分配三餐碳水化合物比例;對於高血脂患者,減少飽和脂肪和膽固醇攝入,增加不飽和脂肪酸攝入。如果患者對某種食物過敏或不耐受,如牛奶蛋白過敏,則應避免食用牛奶及奶製品,選擇其他富含鈣的食物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