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雨憐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浚縣子饃,這道源自河南省鶴壁市浚縣的特色小吃,散發著迷人的魅力與深厚的歷史底蘊。據考證,這種美味佳餚已然擁有超過一千年的悠久歷史,歷經歲月長河的洗禮,傳承至今仍備受人們喜愛。
製作子饃時,所選用的均為上乘的麵粉作為主料,再佐以適量的食用油以及切得細碎的蔥花,經過一系列嫻熟的手法將它們糅合在一起,最終制成香氣撲鼻的火燒坯子。接下來便是關鍵步驟了,先把新鮮的肉絲均勻地鋪放在被爐火烤至滾燙髮紅的鵝卵石表面,接著迅速放上剛剛做好的火燒,利用石頭的高溫將火燒慢慢炕熟。等到火燒變得色澤金黃、表皮酥脆之時,再小心翼翼地倒入打散攪勻的雞蛋液,讓蛋液充分包裹住火燒和肉絲。繼續用小火烘烤片刻,直至雞蛋熟透凝固,一道色香味俱佳的浚縣子饃便大功告成啦!
當你輕輕咬下一口剛出爐的子饃,首先感受到的是那層油酥鹹香的外皮帶來的美妙口感,牙齒稍一用力,便能聽到“咔嚓”一聲脆響;緊接著,細膩嫩滑的雞蛋和鮮嫩多汁的肉絲紛紛湧入口中,三者相互交融,層次分明卻又渾然一體。每一口都能讓人品嚐到外焦裡嫩的絕佳風味,令人回味無窮,欲罷不能。
浚縣,古時名為黎陽,這座古老而神秘的小城,承載著數千年的歷史沉澱和文化傳承,自古以來便以其獨特的魅力吸引著世人的目光。
浚縣縣城裡大伾、浮丘兩山緊密相依,彼此交融。遠遠望去,“十里城池半入山”,形成了一種獨特的城市山林景觀。在這裡,人們既能感受到都市的繁華喧囂,又能領略到大自然的寧靜清幽。
浮丘山位於城南,因山傍衛水勢如行舟,故有“浮丘”之美稱。碧霞宮又名碧霞元君行宮,位於浮丘山峰巔。始建於明嘉靖二十一年(公元1542年),後經萬曆、清順治、康熙、嘉慶、咸豐等年間重建擴建,始具規模。系我國傳統宮殿式建築,是一處佈局嚴謹,規模宏大的古建築群。
越過那莊嚴肅穆的妥聖坊後,映入眼簾的便是碧霞宮的後院了。在後院正中央位置,一座寢宮樓赫然矗立著。這座寢宮樓始建於清朝順治三年(也就是公元 1646 年),其規模宏大,面寬達三間之多。它整體呈現出一種獨特而壯觀的三重簷歇山頂式建築風格。
只見那飛簷高高地伸向天空之中,彷彿要與雲霄相接一般,給人以一種凌空欲飛之感。這種獨特的建築風格使得寢宮樓在眾多古建築中顯得格外引人注目。而且,寢宮樓分為上下兩層,每一層都設有走廊環繞四周。由於其特殊的構造,人們又形象地將它稱作“轉角樓”。
登上樓梯,進入上層樓閣,可以看到一尊精美的碧霞元君睡像靜靜地安放在那裡。這尊睡像被放置在一個溫暖舒適的閣樓裡,而這個閣樓則是由上等的優質黃楊木精心打造而成。工匠們運用高超的透雕刀法,將黃楊木雕刻成各種形狀和圖案,使其成為一件美輪美奐的藝術品。
仔細觀察閣樓上的雕刻內容,不禁讓人驚歎不已。上面既有充滿奇幻色彩的神話傳說場景,也有姿態各異、嬌豔欲滴的花卉和活潑靈動的鳥獸;還有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各種器皿,如精緻的酒杯、典雅的茶壺等等。所有這些雕刻作品無不栩栩如生,彷彿隨時都會從木頭中活過來一樣。如此精湛絕倫的技藝,真可謂是巧奪天工之作,實在是不可多得的木雕藝術精品啊!整座木製建築不僅結構精巧,而且裝飾華美異常,令人流連忘返。
大伾山在浚縣城東,故又稱東山。因其有中國最早,北方最大的大石佛而著稱於世。該石佛始建於北魏,依山開鑿,總高八丈,藏於七丈高的樓內,素有\"八丈佛爺七丈樓\"之稱,為世界佛屋景觀之唯一。
大伾山的陽明書院系呂祖祠建築群之部分,院內有\"三豐嘯臺\"為明初太極拳創始人之一張三丰所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