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O的熊貓愛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泉上方刻有(散曼陀華)為清朝書法家高振霄所書。
舍利塔專門供奉馳名中外的稀世之寶釋迦牟尼真身舍利,此塔就是舍利塔,舍利塔為四方形銅質寶篋塔,高約0.4米,用銀絲吊一顆綠豆大小的至寶於小窗孔內,一般秘不示人。
而寶塔外護的石塔,為明代遺物,高4米,每邊寬1.5米,也是印度式的四方單層寶篋印塔,頂部鑲嵌寶珠和角隅,四面刻有釋迦牟尼成道及八王分舍利的印度式影象,通身漆朱貼金,在阿育王寺舍利殿的中心。
藏經樓在舍利殿後之左側,二層五間,高約12.5米,樓下法堂,左右兩壁嵌有釋貫林十六尊者石刻像樓上為藏經樓,有徐世昌所書《天龍共護》匾。
樓內珍藏釋迦牟尼佛真身舍利塔原物,清乾隆初年刊印的《欽賜龍藏》計一千六百六十二部、七千一百六十八卷,商務印書影印的日本《續藏》和清雍正版本《龍藏》7247卷、《磧砂版大藏經》等其它一些珍貴文物。
阿育王寺東塔,塔始建年代未詳,明代時日本畫聖雪舟所繪的《育王山圖》,曾畫有此塔。
現塔為1995年重建,阿育王寺東塔1992年開始,方丈通一法師住持以來,勵志弘法,恢復寺院舊制。在陸續修葺古殿下塔、擴建殿宇及重修上塔後,仍認為尚不夠功德圓滿,又得寺藏明成化年間日僧雪舟所繪'育王三塔圖'啟發,便在寺院東側新募一塔,集善款550餘萬元,用工兩萬以上,歷經四年方於1995年如願達成。由於建於寺院之東,幾乎與下塔建於寺院以西對稱,故稱之為東塔。
雙辰完全沉浸在了眼前這片濃厚的文化底蘊當中,她緊跟著父母的腳步,興致勃勃地一路參觀著,周圍的一切都是那麼新鮮而又神秘,讓她應接不暇。
就在這時,在一處格外靜謐的角落裡,雙辰突然瞥見了一個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身影——那竟然是他的好閨蜜朱佳楊!
朱佳楊此刻也是滿臉驚訝之色,顯然沒有想到會在這裡與雙辰偶遇。
經過一番交談,雙辰才得知原來朱佳楊這次是獨自一人前來此地,目的就是為了尋覓一些攝影素材,她一直以來就對攝影有著濃厚的興趣,尤其是對於那些古老的建築更是情有獨鍾。
雙辰和朱佳楊就這樣站在那個安靜的角落裡,開始熱切地交流起來,她們談論著這座阿育王寺的歷史、建築風格以及所蘊含的文化內涵等等。
讓人驚奇的是,儘管兩人之前並沒有一起探討過關於這座寺廟的話題,但此時此刻卻發現彼此之間對於阿育王寺的見解竟是如此相似。
無論是那精美的雕刻工藝,還是獨特的佈局設計,亦或是歲月沉澱下來的滄桑韻味,都深深地吸引著她們倆。
不知不覺間,整個遊覽活動已經接近尾聲,當雙辰和朱佳楊再次並肩站立在那座宏偉壯觀的寺廟門前時,心中不禁湧起一股難以言喻的感慨。
陽光灑落在她們身上,彷彿給她們披上了一層金色的光輝,微風輕輕拂過,帶來絲絲涼意,同時也吹起了她們心底深處那份對美好事物的嚮往與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