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月玄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八月中旬,永樂皇帝回到北京。留守北京的皇長孫朱瞻基、趙王朱高燧及戶部尚書夏原吉等文武群臣將皇上從城外迎進城裡,永樂在狹小的奉天殿接受朝賀,論功行賞,晉封安遠伯柳升為安遠侯,同知薛祿、吳允誠為都督,立功將士一律受賞;夏原吉輔佐皇孫有 失、轉運糧草有功,功過相抵;清遠侯王友、寧遠侯何福回師途中遇敵畏葸不前,數違節度,嚴旨切責。末了,永樂仍耿耿於懷:
“朕之六師所以能捷報頻傳,戰之皆勝,除平時的操練外,就在於賞罰分明,愛惜士卒。 朕命清遠侯王友從東路回師,沙場幾十年了,他卻因懼敵而繞道應昌,所部官軍多走了五天路程,因缺糧草餓死幾百人。寧遠侯何福是太祖時的老將,多年鎮守西疆,朕何等依賴寵任,偏偏是征剿阿魯臺之時,出擊遲緩,致他部與敵鏖戰多時,蒙受損失。朕是看他們多年征戰撻伐,槍裡、刀裡的死命拼殺才不予深究,只略施薄懲,文武臣工要引以為戒!”
北征奏捷,皇上並沒有大家預期的那樣興奮,切責戰將,尤其是對夏原吉的處置,使得大多數人如墜五里霧中,只有胡廣、楊榮等近臣明白,留守北京的皇長孫險些出了大事。
永樂北征前,朱瞻基就像是皇上的小尾巴,大小場合都跟著。祖孫倆那股子形影不離的親暱勁,近臣看了高興,卻把駐守北京的趙王朱高燧激怒了。
朱高熾立為太子後,朱高燧封趙王一直留守北京。只是涉及到邊備或北京的事皇上才發個敕或寫封信給他,此外,就不再說什麼。皇帝北巡時,只單獨見了他兩面,也沒有表現出太多的親暱。自從有了這個長孫,較之從前,他在父皇前的感覺不啻天壤之別。皇帝北征之時,又令這個十一、二歲的毛孩子朱瞻基留守北京,實實的把個原本留守北京的趙王晾在了一邊。他高燧的兒子、還有漢王高煦的兒子,皇上何時用正眼瞧過?更不用說長 期帶在身邊,還要找大臣專事輔導了。
高燧像一頭髮情的母獅,一言不發,仗劍亂舞,東砍西剁,一劍下去,因為用力過猛, 一個嶄新的青花茶盞和一方精緻的花梨木茶几被齊齊切割,分為兩段。作為幼子長期受寵的優越似乎隨著茶盞的破裂化作了四處飛濺的碎片,支離破碎,再無法復原。
“王爺息怒!王爺息怒啊!”長史顧晟瞧準空子,小心翼翼推門進來,跪稟,“退一步海闊天空,青山猶在,何患無柴?南京漢王那邊不會叫他踏踏實實坐穩了,京城傳來的信兒不是驗證了?皇上北征,不知什麼時候回來,小毛孩不頂事,王爺就是老大,北京這邊搗鼓些事端,也查不到王府來。”
“弄、弄,把事弄大,越大越好。”高燧聲嘶力竭,“多派些爪牙,在大興、宛平、 豐臺、良鄉、房山圈地,管它有主無主,管它多遠多近,圈了就是我的,多建王莊,我要養兵,我要練兵,增加護衛人馬,我要與……他抗衡。”
高燧到底還是沒敢把他——也就是和皇帝抗衡的話說出來。 “王爺,此議不妥啊!”顧晟站到一旁。他早就想好了,今上不就是從藩王起家嗎,身邊的人一個個雞犬升天;若得天時地利,趙王哪一日登基了,自己至少也能撈個最肥的 吏部或戶部尚書乾乾,位至三公也未可知。所以,他極力慫恿趙王,拆太子的臺,把幾個 親兄弟間的水攪渾,以嚮晦而入宴息。
“王爺,”顧晟的聲音柔和,柔和到能令怒氣沖天的高燧馬上安靜下來,“圈地是長久之計,由臣悄悄地幹,哪能張其旗而鳴其鼓呢?實在恨不過,”他的聲音突然小了,像是無意中脫口而出的,“就從毛孩子身上打主意呀!”顧晟轉了轉小眼珠,瘦削的臉上透 出一股不易察覺的陰損和刻毒,但語氣還是那樣平和。
“上午,夏原吉陪著朱留守處理政務,午後,偶爾帶他去鄉間走走,說是見識農家耕種,知百姓之艱辛。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