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志剛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現實解說】到了新環境,或者本身資歷淺,這個時候要多幹活少提條件,有好處的時候不要去爭。這樣的話,人人都會喜歡你,你的機會就會很多。
136(1222)★★
樊遲問仁。子曰:&ldo;愛人。&rdo;問知。子曰:&ldo;知人。&rdo;樊遲不達,子曰:&ldo;舉直錯諸枉,能使枉者直。&rdo;樊遲退,見子夏曰:&ldo;向也吾見於夫子而問知,子曰:&l;舉直錯諸枉,能使枉者直。&r;何謂也?&rdo;子夏曰:&ldo;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選於眾,舉皋陶,不仁者遠矣。湯有天下,選於眾,舉伊尹,不仁者遠矣。&rdo;
【譯文】樊遲問什麼是仁。孔子說:&ldo;愛人。&rdo;樊遲問什麼是知,孔子說:&ldo;瞭解人。&rdo;樊遲還不明白。孔子說:&ldo;選拔正直的人,罷黜邪惡的人,這樣就能使邪者歸正。&rdo;樊遲退出來,見到子夏說:&ldo;剛才我見到老師,問他什麼是知,他說&l;舉直錯諸枉,能使枉者直&r;。這是什麼意思?&rdo;子夏說:&ldo;這話說得多麼深刻呀!舜有天下,在眾人中逃選人才,把皋陶選拔出來,不仁的人就被疏遠了。湯有了天下,在眾人中挑選人才,把伊尹選拔出來,不仁的人就被疏遠了。&rdo;
【解析】上面問過一次仁了,結果樊遲沒整明白,於是過幾天又問這個問題。孔子挺煩他,所以回答問題都很簡單,就兩個字。樊遲接著問知,孔老師又是兩個字打發,樊遲弄不明白,但是他很倔,弄不明白就接著問。孔子被他問得沒辦法,又蹦出十個字來。別小看這十個字,這十個字在當時也是文言文,比孔子通常的話都難懂,樊遲更弄不明白了,可是還不能再問了。沒辦法,去問最有學問的師兄子夏,於是子夏給瞭解釋。解釋之後的樊遲更糊塗了,舜和湯再牛,跟我有什麼關係啊?
其實,子夏也是瞎扯淡。孔老師的說法,是用了好人,壞人也會變好;子夏的解說,是用了好人,壞人就會離開。
不過,最扯淡的還是孔老師。人家樊遲就是一個給你趕車的司機,你跟人家說治理天下的道理。這是孔老師的正常做法嗎?當然不是。在這裡,那個誨人不倦,諄諄教導的孔老師不見了,一個說話很不耐煩的老頭形象躍然紙上了。
人老了,性格就有些怪。孔子老了,遠沒有從前那麼有耐心。
什麼是仁?這裡孔子的回答是&ldo;愛人&rdo;。什麼是&ldo;愛人&rdo;?樊遲沒問。如果問,答案估計也是堯舜禹湯文武之道。
【現實解說】宇文士及在隋煬帝的時候是個專門拍馬屁的奸臣,到了唐太宗手下,就成了仗義執言的人。問他為什麼,他就說隋煬帝喜歡別人拍馬屁,而唐太宗喜歡仗義執言的忠臣。
所以,有什麼樣的頭,就有什麼樣的下屬;有什麼樣的下屬,就有什麼樣的頭。
137(1319)
樊遲問仁。子曰:&ldo;居處恭,執事敬,與人忠。雖之夷狄,不可棄也。&rdo;
【譯文】樊遲問怎樣才是仁。孔子說:&ldo;平常在家規規矩矩,辦事嚴肅認真,待人忠心誠意。即使到了夷狄之地,也不可改變。&rdo;
【解析】樊遲又來問了,孔子的回答看上去堂堂正正,其實還是不耐煩,因為這三句話都是套話,完全不是針對樊遲的不足。這三句話的意思概括為一點:別那麼多問題了,規規矩矩、恭恭敬敬、勤勤懇懇就行了。
孔子的態度和回答對樊遲的自信心是個很大的打擊,樊遲也看出來老師不喜歡自己,因此對自己的智商和前途失去信心,這才有了樊遲想回家種地的想法和對話(見第十二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