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行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兩塊錢一盤可以吃到飽。
以前的燜餅,切好餅絲以後要晾著減少一些水分。做的時候先放豆芽在鍋底鋪一層,豆芽上面放餅絲蓋上鍋蓋。
這樣豆芽的水分就會被餅絲吸收,快要出鍋的時候放入蠔油醬油等調配好的料汁,接著放鹽攪拌均勻,關火放半勺蒜末,同樣攪拌均勻,蓋鍋蓋燜一分鐘。
可能是由於做法和口味的不同,外面的炒餅或者炒燜餅姜川不想吐槽。但是整個雞蛋打下去,就是一坨沒分開,有的時候還帶著鹽粒這就太過分了,吃完以後有的在盤子上還會留下一層油,瞬間就有再也不吃的想法。
下午姜川推著推車去村裡餵牛的人家打了個招呼,裝了些生牛糞回來。
雖然他不是村裡的原住民,但是透過這段時間的相處和在村裡做的這些事,跟大家都熟悉了,名聲還是不錯的。所以牛糞而已,人到糞來,小意思。
在坑裡鋪上塑膠布,把牛糞和切碎的秸稈混合灑水到進坑裡發酵,堆放時鬆散一些,讓產生的有害氣體都揮發出來。
…………
經過了一段時間的發育,那些雞仔也都長大了一些可以往山坡上轉移了。
姜川把一些不用的舊漁網和養雞用的水槽食槽,都裝在小車上推過去。然後用舊漁網依託山坡上的樹木,以搭建的雞舍為中心圍起來一片地,防止長大的雞仔子們亂跑。
第二趟,先是用剪刀把雞仔子翅膀上的羽毛剪掉一些,在扔進筐子裡裝上推車。再來就是麥麩麥糠加個水桶,帶上剩下的那一盒蚯蚓,一股腦的全都運到山坡上去。
剪羽毛的目的是,防止雞越過越過網子亂跑。剛挪地這些雞還不認窩,時間長了就好了。
目前數量少規模小,問題不大。等慢慢的發展起來,數量多了以後就要請人幫忙了。
人選姜川也想好了,就找那種年齡不是很大還能幹的了活,但家庭情況不太好的那種。大體上就是低保戶或者五保戶的標準,請村長幫忙去找人,也不怎麼累也就是撿撿雞蛋,上上水啥的。
到了以後把麥麩和麥糠先往食槽裡倒一些,剩下的扔到多餘的雞舍裡,往現在需要使用的雞舍裡鋪上稻草。
水槽裡灌上水,食槽裡的飼料拌一拌。把雞仔子放進去,把網子放下來固定好。最後把那一盒蚯蚓撒進去。
這些雞仔也算是搬了新家了,給它們意思一下,改善改善伙食吃頓好的。
就怕有蛇或者黃鼠狼之類把它們給加餐了,還得經常來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