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過渡 (第1/2頁)
小杏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蘇軾?請,家裡坐坐?”杜衡當即說
“今日中秋,闔家團圓之日,我父子幾人不便上門攪擾,書院何時方便?”少年的蘇軾瞧著和杜衡一般大,一身兒青綢衣袍,言談間自有風骨
杜衡施禮,回了書院地址,約定了日子,才辭別。
杜沅回頭看著那少年的背影
豁達樂觀,文采斐然,大宋這張畫卷上最耀眼的風景啊
帶出了秦觀,黃庭堅一眾門人弟子的蘇軾啊
政治生涯一再受打壓,也不隨波逐流,始終堅持客觀公正地看待政令,審視變法兩黨的蘇東坡呀
少年,你可知你這多舛又燦爛的未來?
“阿姐?”你瞧什麼呢?”
“啊,沒事,”
逛過廟會,吃著梅子冰,辣菜餅,蜜麻酥,糖脆梅,瞧了一個多時辰的熱鬧,日薄西山才回家
晚飯吃得格外久,對酒賞月,擊節唱歌,好不熱鬧
待眾人都酒足飯飽,心滿意足地走了
杜沅才和爹說起下午事,提了蘇軾和父親弟弟要來書院這事
杜辰只說,要好生謝那少年仗義援手,必當好生款待就是
杜沅也話都在嗓子眼,卻找不到由頭說
她倒是想說三蘇,想說蘇洵對戰爭兵法的獨到見解,想說那兩兄弟過目不忘,瀆之即可成誦的天賦,想說他們的成就,想,想還是算了吧
現在就有了交集,人以類聚,他們會互通有無,書信常往的
如此,還擔心不能攜手搞事?
真是關心則亂
當即放過微醺的爹,逗弄了會兒小弟,就回房接著做急救手冊的收尾了
翌日,辰時三刻,一個身穿青松繡樣深藍袍子的中年男人,領著蘇軾叩了書院的門,遞上名帖,杜辰親迎了出來
作禮後,杜辰領著蘇洵父子二人,逛了一圈書院,那父子二人也對書院感到新鮮
尤其蘇軾,在側門聽了會兒,凝眉深思
齋房裡的秦夫子正在講術數20版裡的題目,難怪才六七歲的蘇軾會凝神默算
杜辰和蘇洵二人相談甚歡,留了蘇軾一人在那借閱室,他看著裡頭編好的索引,一一比對,竟半點不錯,照著索引翻查要照的書籍,很是方便
又拿起門邊的白筆,在黑板上寫著剛才聽來的那道題目
手下刷刷寫著,核算著
一眨眼就是午飯時間,杜辰極力相邀父子二人留下用飯,蘇洵看著學子們有條不紊地排隊用飯洗碗,心裡讚歎
蘇軾學著打了飯,端到了杜衡那桌,互相見禮後,幾人就聊開了
一頓飯的功夫,幾個半大孩子就建立起了友誼,這不,蘇軾跟著杜衡已經把書院裡的學子都認識了一遍,他天生好記憶,過目不忘,這會兒已能認完所有人了
幾人一路回了齋房,蘇軾問起上午那題目,問,那是何解法
杜衡也不藏私,當即拿起筆演示講解
兩人就這麼你問我答到下午上課時分,下午是分班授課,侯大要來交機括工藝,篤行齋的要學經義
蘇軾瞧得好奇,不肯走,求了父親,留在慎思齋一起上課
蘇洵父子在書院待了四五日,去田裡看了二季稻,跟著去山上給甘蔗澆了水,看過嫁接後的果樹,翻過養著蚯蚓的那片陰涼地,和杜衡幾人玩兒過牌,三國殺,五子棋圍棋輪番兒來
玩兒的開心,頗有些樂不思歸的意思
分離總有時,他們此行本就是順路來拜訪杜家,因著那冰飲子,甘蔗的名聲來的,不想收穫竟如此多,帶著口訣珠算,和新學來的術數理論,和杜衡幾人約定了時時通訊,才告辭回了
送走蘇大佬,杜沅除了上課,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