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緣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過了三年,勾踐召見范蠡說:&ldo;吳王已殺死了子胥,現在阿諛奉承的人很多,可以攻打吳了嗎?&rdo;范蠡回答說:&ldo;不行。&rdo;
到第二年春天,吳王到北部的黃池去會合諸侯,吳國的精銳部隊全部跟隨吳王赴會了,唯獨老弱殘兵和太子留守吳都。勾踐又問范蠡是否可以進攻吳國。范蠡說:&ldo;可以了&rdo;。於是派出熟悉水戰計程車兵兩千人,訓練有素計程車兵四萬人,受過良好教育的地位較高的近衛軍六千人,各類管理技術軍官一千人,攻打吳國。吳軍大敗,越軍還殺死了吳國的太子。吳國使者趕快向吳王告急,吳王正在黃池會合諸侯,怕天下人聽到這種慘敗訊息,就堅守秘密。吳王已經在黃池與諸侯訂立盟約,就派人帶上厚禮請求與越國求和。越王估計自己也不能滅亡吳國,就與吳國講和了。
四年後,越國再次攻打吳國。越國大敗了吳軍,並包圍吳都三年,吳軍失敗,越國把吳王圍困在姑蘇山上。吳王派人講和,范蠡勸勾踐繼續進軍。吳王自殺身亡,自盡時遮住自己的面孔說:&ldo;我沒臉面見到子胥!&rdo;越王安葬了吳王,又殺死了太宰嚭。
勾踐平定了吳國後,就出兵向北渡過黃河,在徐州與齊、晉諸侯會合,向周王室進獻貢品。周元王派人賞賜祭祀肉給勾踐,稱他為&ldo;伯&rdo;。勾踐離開徐州,渡過淮河南下,把淮河流域送給楚國,把吳國侵佔宋國的土地歸還給宋國。把泗水以東方圓百里的土地給了魯國。當時,越軍在長江、淮河以東暢行無阻,諸侯們都來慶賀,越王成為新的霸主。
但是勾踐是一個可以&ldo;與之共患難,卻不可以與之共享樂&rdo;的君王。范蠡在他成為霸主後,離開了越王,到齊國開始經商。因為他賢德而名聲很大,人稱&ldo;陶朱公&rdo;。
總述:春秋時期王室逐漸走向沒落,各國雖然表面仍尊崇王室,但各國間卻展開了兼併與鬥爭,這也促進了各國、各地區社會經濟的發展、也加速了不同族屬間的接觸與融合。經過這一時期的大動盪、大改組,幾百個小國逐漸歸併為七個大國和它們周圍的十幾個小國,戰事頻繁的戰國即將拉開序幕。而且,更為重要的是,這一時期開始確立了強者為王、弱肉強食的法則,而這一法則影響了後世的中國歷史。
第二部分: 戰國&ldo;統一霸業&rdo;下的七國爭戰
(公元前476年‐前221年)
春秋中後期,各諸侯國的經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發展,政治形勢也產生了相應的變化。經過不斷的兼併和鬥爭,許多小國消失了;而且重要的是諸侯國內部卿大夫的勢力逐漸發展起來,著名的如魯國的三桓,齊國的田氏,晉國的六卿。他們利用自己的經濟實力,控制和瓜分公室,並互相爭鬥,以擴充領地。晉國的六卿爭鬥到最後,剩下韓、魏、趙三家。而處於邊境的秦和後起的燕國,發展強勢不減。以三家分晉為界限,歷史走入了戰國時代。天下強國主要為燕、齊、趙、韓、魏、秦、楚七國。戰國時代的形勢是:楚在南,趙在北,燕在東北,齊在東,秦在西,韓、魏在中間。韓、魏疆土相對較小。當時,這七個國家隨著國勢的強大,皆想凌駕於諸侯之上而稱王,並實現統一的願望。而這時的周王室連名義上的共主地位也沒有了,也更加不被諸侯放在眼中,但仍在洛陽一帶勉強維持。
在這七個大國中,沿黃河流域從西到東的三個大國秦、魏、齊,在前期具有左右局勢的力量,而後期則是秦國為天下最強。據統計,從周元王元年(前475年)至秦王政二十六年(前221年)的二百五十五年中,有大小戰爭二百三十次。戰爭打起來,雙方動輒出動幾萬至幾十萬人。西漢末年的劉向,將有關這段歷史的各種資料編成一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