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淨沙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之地進村入戶,也許就因為商王朝在這裡的統治相對薄弱。荊蠻一帶和商王朝本有舊怨,又長期被殷商勢力壓制,他們也急於擺脫商王的奴役,在政治、經濟方面取得更高地位、獲得更大利益。太伯、仲雍再暗中一攪和,頓時一呼百應。
而且,兩人除了在這裡找到一批鐵桿盟友,還有一個意外收穫——從丹水秘道出來,就在他們的行進路線上,出現了一個曠世奇才,此人正是姜子牙!
也許有人要問,姜子牙不是在渭水邊釣魚時遇見文王的嗎?非也!那是後來做秀。此人最早亮相,不是閒雅的釣者,而是粗魯的屠夫——他是在朝歌殺牛的時候,“遇見”了被紂王囚禁的姬昌。姬昌當時還不叫文王,稱“西伯”。見了面,姬昌問他有什麼本事,他仍是一幅屠夫的口吻:“下屠屠牛,上屠屠國”(《楚辭章句補註》)。
哪有那麼巧,這人別處不好殺牛,偏要跑到文王被囚的地方殺牛?而且他拜見姬昌的理由聽起來也很可笑:“吾聞西伯賢,又善養老,盍往焉”(《史記&;#8226;齊太公世家)。
種種跡象表明,姜子牙在見到姬昌之前就和周人早有聯絡,甚至可能和古公亶父之妃“太姜”有著血緣關係。姬昌當時有句話說漏了嘴:“吾太公望子久矣。”意思是說,我的先輩很早就盼著見你啦!後來因此又把姜子牙稱為“太公望”,這就是“姜太公”的由來。姬昌的“太公”又怎麼會知道姜尚其人?仔細一想,很可能和太伯、仲雍南下有關。
而太伯和仲雍究竟是如何找到姜子牙的,我們就只能全憑想象了。或許他們也曾三顧茅廬,徹夜長談,草棚裡一派江山風雨。又或許姜子牙剛剛看破時局,空懷滿腹智計,正打算良禽擇木而棲。總之,姜子牙和姬昌見面的背後,應該還有許多鮮為人知的秘密。
周族的領袖們如此看重姜子牙,絕非偶然,此人的確有安邦定國的能耐。姜子牙雖然沒有《隆中對》之類的文章傳世,但《史記》也說“天下三分,其二歸周者,太公之謀計居多”。何謂“天下三分”,關注的人並不多。筆者以為,就當時的文化板塊和勢力範圍,所指應為黃河下游的商族、關中平原的夏族(周族)和南方的巴族較為合理。
從結果上看,姜子牙、諸葛亮的心智,包括後來劉邦的投機,甚至傳說時代的大禹遠交近攻、戰勝三苗,其中鞏固巴蜀、拓展江漢、伺機挺進中原的道理是一脈相承的。就連抗戰時期國民政府遷都重慶,雖是邯鄲學步,大體上也脫不了這種思路。
太伯、仲雍的主要目的,恐怕還在吳越。若干年後,兩人帶著從丹水秘道偷運過來的隊伍,繼續向東。而聯絡南方各國的任務,或許就落在姜子牙身上。
有了正確的思路,具體的行動就會事半功倍。況且,同在襄陽附近,諸葛亮能熟知400年前的漢高祖崛起於漢中,姜子牙不會不知道200年前武丁對巴人的殺戮。手中有了仇恨這張牌,姜子牙開始滿懷信心地周遊列國。
史載姜子牙曾遊歷七十國,這當然是在見到文王之前。一般人以為,這是懷才不遇者的噩夢,充滿失意和彷徨。但如果心中裝著某種理想和信念,情況就會大不一樣。據說姜子牙學成以後,中間有四十年不知所蹤,到七十歲左右才到朝歌做牛肉生意,設計救出了姬昌,然後和同樣年邁的鬻熊一起成為文王的臂膀。但要說姜尚七十歲才進入周族陣營,然後還和姬昌結為兒女親家,鬼才相信!
合理的解釋是,姜子牙很早以前就已經開始為岐山工作。就在中途失蹤的四十年裡,他和他的同伴以周族使者的身份,成功地完成了對巴蜀一帶大小方國的遊說和動員!
當然,姜子牙版的《隆中對》也很快得到古公亶父及其繼任者們的高度評價,並迅速提高了岐山和南方各國的交往級別,為他們的秘密串聯提供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