瞎說唄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交車出行者佔20%左右,使用非機動車者佔48%,步行者佔20%,採用其他方式出行者僅佔12%左右。而外國大城市的出行方式主要是機動車,這和我國有著巨大的結構性差別。同時,在國外,城市有著發達的公共交通。以倫敦為例,城市共有12條地鐵線,共長250多英里,地鐵站多達274個。每天倫敦還有6500多輛公共汽車在700多條線路上執行。正因為倫敦發達的公共交通能保證市民快捷舒適地到達城區,所以倫敦市民對市政府採取的這種“控制私家車進城,鼓勵市民乘坐公共交通”的措施表示理解。而在我國,城市的城市公交系統仍很不完善,如果在尚無完善公共交通的情況下限制私家車進城,那麼,在高峰時期已顯得相當脆弱的城市公交系統,將如何承受被交通擁堵費“調節”過來的原來的開車上班人群。更為不合理的是,大量政府機關和企事業單位都在大城市中心,它們擁有大量的公車。如果收取交通擁堵費,那麼這些公車由於由單位買單,勢必會成為道路上的“特權階層”,收不收費對他們毫無影響。在仍有大量公車存在的情況下,政府徵收交通擁堵費將會形成道路資源利用的不公平。而在外國,公車卻不是收取“交通擁堵費”的瓶頸,因為像紐約、倫敦、新加坡、東京、香港等城市的路面交通,除了公交車外,基本上都是私家車和商務車,單位公車的比例非常少,甚至國外的很多市長都是乘地鐵上下班的。因此,如果因為徵收道路擁堵費而讓私車背上沉重的負擔,但公車卻還是逍遙自在,甚至更加愜意地享受因“收費調控”後相對寬鬆的路面,那才真是太不公平了,更談不上所謂的“和國際接軌”。更何況在世界各大城市,目前透過徵收交通擁堵費來緩解交通壓力的城市並不多。香港以前曾有過這樣的想法,但最後由於市民的反對意見太強烈而放棄。交通繁忙的紐約、巴黎、東京、羅馬等世界大城市至今都沒有徵收交通擁堵費的跡象。
更深層次地說,如果我們的城市想透過收費緩解交通擁堵問題,就首先要給市民提供一個人們願意選擇、能夠替代開車進城的高效率的公共交通方式。這就需要政府根據目前的交通狀況,在發展公共交通、加強城市規劃及道路建設等方面做出努力,大力發展地鐵和快速公交系統;合理分配主城區的道路資源,改善交叉路口的通行瓶頸,建立完善的交通訊息預報系統,只有這樣方能創造出一個和諧美好的城市交通環境。
近年來,國內針對交通擁堵控制機動車總量的呼聲也時起時伏。發出這種聲音的人士中 ,不乏專家、領導,有些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也明確提出此類的議案。而在上海,透過拍買汽車牌照控制汽車總量的做法已持續了好多年。自1986年以來,上海開始實施私車牌照限額髮放,無底價拍賣的政策,並一直沿用至今。2000年1月,為了緩解日益增加的城市交通壓力,上海出臺了一項“國產生活用小客車上牌額度無底價競購”的政策。該政策規定,進口車牌照需另外拍賣,價格5萬元左右。當月最低中標價8800元,平均中標價11431元。此後,隨著私家車數量增加,車牌的價格一路上漲。2002年9月,上海車牌最低中標價為23600元,平均中標價為24040元。和上海的高價車牌相比,與上海毗鄰的江浙,上牌則要容易得多——費用平均在200元—300元左右,在嘉興當時上牌費用僅要200元。
內外上牌費的價格落差,越來越多的上海車選擇了異地上牌。據統計,2002年下半年,許多城市每月受理的上海車上牌僅十幾例,上牌地多在江蘇的蘇州、崑山、太倉和浙江的嘉善、嘉興等地。僅僅半年以後,上海車異地上牌的規模已經翻了好幾倍。據調查,近年來上海上外地牌照的車超過兩萬輛,以10萬元車型計算,附加費和兩年的保險費就超過萬元。按此計算,上海因為車牌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