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部分 (第4/4頁)
瞎說唄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就有50多封,其中不乏高穎、楊素之類的重臣。可以說,在當時,開鑿大運河,是一個舉國上下的呼聲,並非楊廣自己的心血來潮,更不是別人所說的那個為了自己的遊玩天下。
大運河的開通,促進了運河兩岸城市的發展,江都、餘杭、涿郡等城市很快繁榮起來。當時運河上“商船旅往返,船乘不絕”。大運河對隋唐時期南北經濟、文化交流,維護全國統一和中央集權制的加強,都起了促進作用。大運河不僅加強了隋王朝對南方的軍事與政治統治,而且使南方的物資能夠順利地到達當時的洛陽和長安,在有利於軍事和政治的同時,南北方的文化交流也得到了有力的加強。唐朝文學家皮日休說,運河“北通涿郡之漁商,南運江都之轉輸,其為利也博哉!”如此浩大的工程,利於千功萬代。
大運河對於中國來說遠比長城對於中國更重要。大運河連線黃河流域長江流域,連線了兩個文明。使黃河流域長江流域逐漸成為一體。修建大運河是凝聚中國之舉。滿足了將已成為全國經濟中心的長江流域同仍是政治中心的北方連線起來的迫切需要。“大運河”的修建使中國水運暢通、發達,為中國後世的繁榮富強打下了牢固堅實的基礎。
繼隋而起的大唐王朝,被認為是中國歷史上最強大、最富庶的王朝之一。它之所以如此強盛,除了唐太宗、武則天、唐玄宗這幾個傑出皇帝的英明領導之外,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對大運河的充分利用。
在唐朝統治時期,首都長安所在的關中地區人口不斷增長,但是當地的糧食生產卻日漸衰退,根本不能滿足長安居民的生活需要,利用運河從南方調運糧食就成了養活偌大的朝廷的最佳辦法。武則天甚至乾脆長期住在洛陽,就為了離運河近一些。唐朝初年,大運河每年運送的糧食不過20萬石,但到了唐玄宗開元年間,糧食的運輸量迅速增加,最高達到一年700萬石。不僅有糧食,各地運來的其他土產也是應有盡有,堆積出一個帝國鼎盛時期的“盛唐氣象”。
安史之亂爆發後,由於藩鎮割據,河北、山東的地方軍閥不把朝廷當一回事,財政上大搞獨立,北方的財源因此斷絕,唐王朝財政收入更是依靠轉運東南地區的糧食、物資。江淮地區差不多負擔封建王朝賦稅來源的百分之九十,那麼多財富幾乎全靠大運河轉運。所以歷史學家們認為,經歷了安史之亂這樣大規模的內亂,唐朝在大部分國土失去控制後,之所以還能夠維持150年之久,多虧它還掌握著這麼一條大運河。
後來的宋朝就更是圍繞大運河轉,北宋定都開封之後,開封一躍成為全國的水運中心。每年透過大運河由江南運到開封的糧食,一般都在五六百萬石左右,多時還曾達到800萬石,超過了唐朝的漕運量。至於金銀、布帛、香藥、茶葉和其他土特產品就更是不計其數。東京開封也因此成為北宋商業城市極其繁榮的典型代表。
像大運河的開創者楊廣一樣,北宋的統治者也讓大運河承擔了很多軍事任務。從立國之日始,北宋便一直面臨著嚴峻的邊境形勢,遼、西夏、金等少數民族政權相繼發動不下幾十次侵宋戰爭。面臨這種危險的局面;北宋政權不得不加以重兵駐守在西北三路,每年要消耗鉅額軍糧。這種戰備運輸全都仰仗大運河。!!!!!!!收藏收藏!!!!!!!!!!!
第五十八章 後世運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