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部分 (第3/5頁)
北方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行動,千里迂迴緬北,中**隊的退路被切斷了。
得到這個訊息的同時,英國人驚呆了,英軍指揮官亞歷山大司令當即下令,拋棄一切物資,不顧一切的往印度撤退,而中**隊則接到命令,往北撤往密支那,至此中英聯軍在緬甸分道揚鑣了,聯合作戰結束,大潰敗開始了。
三百八十九節 控局九
日軍一萬人堵住了杜聿明的退卻之路,但是他們手裡有六萬人,一鼓作氣當可以拿下。可是遭遇了一連番的不順利之後,杜聿明太過悲觀了,他選擇了避開日軍繼續退卻。結果到了密支那依然發現有日軍,他們的退路完全被堵死了。
按照蔣價石的命令,各只部隊自己想方設法回國,而此時一個厄運降臨到了王牌師2師的身上,他們被迫要透過蠻荒野人山回國。這是一段辛酸的經歷,沒有倒在戰場上的無數戰士卻在叢林中永遠的閉上了眼睛。尤其是他們師長戴安瀾,這更是一個悲情人物。
戴安瀾趙禮不可能不知道,這是後世的歷史上中**隊出國作戰第一個犧牲的將軍,當時各個政要人物都給他發了輓聯,其中包括太祖等人。而此人的能力也是毋庸置疑的,他之所以能做2師的師長,不是別人提拔他,而是他拔高了整個部隊。自他當軍官後,不管是在王牌部隊還是王牌部隊,他的部下在作訓中總是能得到第一。包括在中央軍精銳德械師中,他也是第一。做一個對比,孫立人此人後世人沒有不知道的,遠征軍後來有名的王牌軍軍長,可是此時他跟戴安瀾相比,還要有所不如。他的師毫無疑問比不上戴安瀾的師,他們唯一的區別是,戴安瀾奉命不畏艱辛的返回國內,而他則抗命跟美國人去了印度。
對戴安瀾奉命殞命,而孫立人抗命活命兩件事。或許永遠也爭論不出一個對錯了。但是毫無疑問,加入戴安瀾也像孫立人一樣去了印度,恐怕後來就不會有孫立人的風光了。
衝著孫立人的名氣,趙禮不可能不關注這麼一個人。他覺得此人死的可惜。病死在雨林中,無論如何不是一個將軍的死法,更何況這可是第二個孫立人啊。於是他做了些安排,塞北的特務在遠征軍出兵前,就跟杜聿明搞過關係,希望關鍵時刻可以解救一批人。可是當遠征軍退卻的時候,塞北特務秘密找到了杜聿明希望他能允許軍隊撤往印度,杜聿明可是蔣價石的嫡系。他不敢也不願意把自家的軍隊送到人家的地盤上,於是拒絕了。特務又希望把戴安瀾調走,他也拒絕了,最後直接找上戴安瀾。戴安瀾拒絕的更是徹底。戴安瀾表示委員長對他有知遇之恩,他一定要把委員長的隊伍帶回去。
這裡就看出他跟孫立人的不同了,當孫立人看到緬甸大勢已去,潰敗已成不可避免之勢的時候,他果斷的帶自己的手下跟史迪威走了。他認為那樣才能最大限度的儲存士兵的性命,至於到了印度自己的部隊還由不由得自己做主,是不是會被美國人英國人挾持,就不在他的考慮之下了。他是個典型的美國式思維的軍人。而戴安瀾則是典型的中國式軍人,更死板的執行命令。並且對上司懷有那種報恩的心態。換句話說,這是一個有責任的中國式士大夫。
當得知戴安瀾殞命野人山的訊息後。趙禮不由得想到了一個人,塞北某大學的一個教授,這個教授很有本事,他的弟子遍及塞北各界,可是他卻感慨他是一個失敗的教育工作者,因為他沒有為中國培養出一代有抱負有責任感的傳統計程車大夫階層。
戴安瀾死後,日本人大肆宣傳,他們消滅了中國的王牌師2師。事實上也確實是如此,此時的2師人數不足人,建制基本上被打殘了。而不得不說這是日軍有意為之的,他們一路死纏爛打就纏著2師,直到確認了戴安瀾的死訊。
戴安瀾死了,孫立人到了印度,被英國人拒絕入境,要求他們交出武器後以難民身份進入印度。本來是去緬甸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