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驥才/陳建功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影呢?素日左鄰右舍那一張張稔熟的面孔,又浮現在我眼前,痛惜他們已昇天國了!我的心,好累呀!
濛濛的晨曦中,我趕到開灤煤礦黨委報到。聽到的第一句語:宣傳處的老處長劉玉恆遇難了!副處長劉東信的妻兒老小同歸於盡了,成了&ldo;孤家寡人&rdo;……當我見到他的時候,臉上是一絲苦笑,正在揮鍬清理廢墟,開闢辦公用地。
翌日,人民文學出版社的&ldo;老總&rdo;、詩人王致遠,帶著丁羽和楊匡滿,開車找到我。王老說,要組織力量,將這次大劫難中的所見所聞,訴諸文字,告知世人,留給後代。從此,我們頂著烈日,冒著驚雷暴雨餘震,奔走在唐山的工廠、礦山、農村、街道,寫成《唐山來的報告》一書,於1977年12月面世。
承德歸來,事隔多日,我發現提包裡的窩頭,已黴跡斑斑,成為這次承德之行,有驚無險的物證了。
目睹震後唐山實錄(1)
連載:唐山大地震親歷記 作者:馮驥才,陳建功等 出版社:團結出版社航鷹30年前的震後唐山之旅,每每憶起,心靈仍為之震顫。
健忘症造訪我的大腦長達十幾年了,見了熟人叫不出人家的名字,&ldo;認真儲存&rdo;的東西忘記了存放地方,繼而發展成離開筆記本&ldo;備忘錄&rdo;已無法履約守信去辦事了。然而,30年前的震後唐山之旅,每一個細節至今歷歷在目,而且每每憶起心靈仍然為之震顫。
細節一:未見城市先見墳當年我是天津人民藝術劇院的編劇,於8月17日黎明隨劇院演出隊去唐山災區慰問演出。我們乘坐的大客車接近唐山市郊時,原本晴朗的天空忽然煙霧瀰漫,令人覺得奇怪。隱約中可見一堆堆火光閃爍,汽車駛近了才聽到遠遠近近哭聲一片。
我站起身來探出車窗去看,這才看清煙霧繚繞中大大小小的新墳,很多墳前都有人在跪著燒紙錢。一位中年婦女一邊號啕一邊在燒一身小衣服,那身兒童褲褂不是紙糊的祭品,而是布制的真衣服。那一景象讓人一望而知,大地震奪去了她年幼的孩子。
8月17日那個日子我並未做文字記錄,至今記憶猶新是因為唐山接待人員說那一天是震後&ldo;三七&rdo;。我國北方喪葬習俗,死者去世後每逢七天為&ldo;一七&rdo;,親人們都要祭奠追悼,直到&ldo;五七&rdo;後才算送走亡靈。
細節二:廢墟上的制高點我們乘坐的大客車進入唐山市後,遠遠地望見又一件奇怪的景象,令人頗費猜測。整座城市的房屋都倒塌了,一片一片廢墟掩蓋了窄小一些的道路,只有大馬路尚能勉強通車。一望無際的廢墟中有許許多多在酷夏烈日下閃著光點的白色物體,那些白色物體全都位於制高點。其實廢墟里已經談不上制高點,較高的地點只是一面斷垣、一根殘柱、半截電線桿、一個立櫃或乾脆是一座土堆的頂端。
從死神黑袍子下面逃脫的倖存者們在挖掘自家廢墟時都會一無例外地把它舉到可能找到的&ldo;制高點&rdo;,那究竟是些什麼物件呢?
汽車駛近了我才看清楚‐‐那是一尊尊大大小小的毛主席瓷像!有站著揮手的、有胸像、戴軍帽穿軍裝的、不戴帽子穿中山裝的……
我才想起唐山是北方瓷都,盛產偉人像。如今偉人像落入廢墟,人們挖開瓦礫時發現它以後不知所措,只能把它敬奉到可以找見的高處了。
古往今來地球上有過許多遭受震災的城市,恐怕這一望無際的高光白點是獨一無二的奇觀了。
更有一種無言的默契,滿車的演職員全都看清了位於廢墟&ldo;制高點&rdo;上供奉的造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