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龍牛馬幫打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深影響了陸游等後輩士人。可以說,儘管“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概念要到明末清初才被提出,但宋代計程車人已經開始踐行這種理念。
如今,文天祥在危難之際被任命為宰相,他對於家國天下,更是承擔著發自肺腑的崇高責任。
他主張依託臨安城中的幾萬殘兵和數十萬百姓支援,與元兵進行攻守決戰,然而,謝太后束手無策,更多的文官仍然夢想著蒙古人能和此前的契丹人、女真人一樣,在得到更多的歲幣和納貢後退兵回朝。
婦人小兒無力挽救趙宋天下,文天祥只得代替宋廷,再次出城談判。面對氣焰囂張的元軍統帥伯顏,文天祥毫不懦弱退縮,堅持抗爭辯論。伯顏怒了——在他看來,一位即將亡國的南宋宰相,竟敢當面頂撞他,於是下令將文天祥拘押鎖拷起來。
文天祥公開怒斥伯顏並被拘押的這一天,是德佑二年(1276)正月二十四日。大約十天後,二月初五日,南宋朝廷在臨安向元軍投降。
在此之前,謝太后命令陸秀夫等人秘密護送趙宋皇族最後的血脈——7歲的趙昰和5歲的趙昺,出走福州。臨安之降三個月後,陸秀夫和趕來護駕的張世傑一起,在福州擁立趙昰登基,是為宋端宗。
此後,被元軍押解北上的文天祥也在途中逃脫南下,歷經九死一生輾轉來到福州,並被任命為右丞相,知樞密院事。
當時,南宋國土的各個角落仍然有忠臣義士在頑強抵抗元兵。
在揚州,儘管得知臨安已經淪陷,但駐守江北揚州的李庭芝和姜才等人卻堅持不降。率兵轉戰泰州兵敗被俘以後,李庭芝最終殉國。姜才臨死前,對元兵破口大罵,誓死不降。
在重慶,張珏等人則一直孤軍奮戰。一直到臨安淪陷兩年後的1278年,從釣魚城率兵轉戰重慶城的張珏才兵敗被俘。不願投降元朝的張珏,最終用弓弦上吊,以身殉國。
從元兵手中逃脫的文天祥也再次出發,從1276年到1278年,先後組織義兵,一度收復了被元兵佔領的江西贛州、吉州等地。
然而在江西永豐,他再次遭遇敗績,妻妾子女都被元兵俘虜。而在進軍廣東潮州的過程中,他的軍隊開始流行瘟疫,並奪走了他剩下的唯一的兒子。
文天祥已然一無所有,可他還在堅持戰鬥。
他率領著最後的殘兵一路轉戰,退到廣東海豐時,遭到元朝將領張弘範部隊的突然襲擊。猝不及防的文天祥被捕了,倉促之中,他吞下腦子(龍腦)試圖自殺,沒想到自殺失敗。
這是他第一次自殺。
元將張弘範要他跪拜,他堅持不拜。張弘範又要求他寫信勸降陸秀夫和張世傑等人,文天祥卻說:“我無法保衛自己的父母,又怎麼可能教別人背叛自己的父母?”
在被元軍押解前往追擊宋軍時,他寫下了千古聞名的《過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裡嘆零丁。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他已然抱定必死的決心。
圖片
▲文天祥畫像。圖源:網路
圖片
在文天祥的時代,隨著士人家國意識的增強和程朱理學的影響,“家—國—天下”的觀念已經渾然一體,密不可分。
早在北宋時,理學家張載就提出了“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理念,並在此後切實影響到了無數士人。宋代“三百年養士”的結果和終篇,就是文天祥和陸秀夫的末世悲歌。
這已經不僅僅是家國興亡,而是天下興衰、匹夫有責了。
寶佑四年(1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