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小麥及其他農作物。為了落實上級分配下來的種菸葉面積,這面積就得放大一倍以上。不然,等你村幹部前邊走,群眾後邊就把小麥種上了,弄得村幹部沒有脾氣。現在當村幹部的,對老百姓沒有一點“拿法”,要抓的工作,盡是得罪人的事情。狼叔就當面罵過劉慶典,說你們這些當官的,啥 也不會,只知道“要錢要命”!說來也怪,除了抓計劃生育“要命”,收五糧三款“要錢”外,凡是上級推廣的讓群眾發家致富的專案,幾乎沒有一項是成功的。
發生這種情況,說來話長。
自從出現賣糧難以後,鄉親們種糧食的積極性受到挫傷,紛紛轉向了種植經濟作物。上級也察覺到了這個苗頭,知道群眾的糧食已經夠吃了,主要是缺錢花,因此號召調整種植業結構。上邊的目的是要求群眾,向有限的耕地要高產,要優質,要高效益。一個將軍一個令,換一任主要領導,就產生一個新思路,今天叫種這種東西,明天叫種那種東西,老百姓跟著這個指揮棒轉,種出來的東西不是賣不出去,就是不適合我們這裡的土壤、氣候條件,根本種不好。比如有一年,鄉里讓群眾種植“蔬菜種子田”,說“賣原種比賣蔬菜賺錢”,他們安排鄉農業技術推廣站的人員,從山東引回了大蔥、大白菜。農經站實行有償服務,首先賺了種子錢。老百姓滿懷掙錢的渴望,種了一季子,結果大蔥長得如同香葶兒,大白菜抽出了穗兒,開了花,就是不會結子。誰家種植這種東西,誰家就倒黴,有人到鄉政府罵大街,政府的領導和農業技術推廣站的人員躲起來不見面。
這兩年,縣裡經過充分論證,根據全縣的地域特點,提出了“東抓煙,西抓棉,南抓花生北抓蠶,全縣建成林果園”的號召,要搞什麼“農業行動計劃”,打破“傳統習慣”,推行“三改五化”,實行“深度開發”。老百姓實在不知道上級要他們幹什麼,上級的號召都是一些濃縮出來的新詞彙。你要是想弄明白這些名堂,可以到當時家家戶戶的院牆前,看一看寫得一層壓一層的標語,興許能夠知道這些詞彙意味著什麼。
我們高樓鄉在縣城東部,自然屬於植煙區。本來我們鄉就是一個農業大鄉,經濟小鄉,工業弱鄉,財政窮鄉,只有抓菸葉種植,才是來錢最好最快的辦法。這是因為菸葉特產稅很高,領導們常說的一句口號是:“黨政軍民一齊抓,一切為了三十八”,“三十八”指的就是菸葉的特產稅率為百分之三十八。有這麼大甜頭在裡邊,你要是當鄉里的一把手,不狠狠地抓菸葉種植,才是“信 ”一個。(“信 ”是我們那裡的土話,和“二蛋”一樣,意思是傻瓜。)
我們那裡,早年並沒有大面積種菸葉的習慣。七太爺在世的時候,吸的煙片兒,是那些愛吸菸的人,在一小片生荒地上種那麼一點點兒,摘下來的菸葉,曬乾了,揉碎了,就能抽了。這是生煙,不是炕煙,抽起來較“暴”,嗆喉嚨。為了增強味道,使煙味柔和一些,吸菸的癮君子們,想出了不少辦法,其中一個辦法,就是往揉碎的煙片裡邊,拌少許的香油,吸起來,有一股香油味道。發旺哥說過:“吸了這號煙,放屁油褲襠。”
種菸葉(上)(2)
到了80年代,上級號召種煙,高樓鄉的領導們,才從“菸葉王國”河南省襄縣引進了種菸葉的技術。
種菸葉的主要技術是育苗、打畦兒,等菸葉上的煙筋發白了,就是成熟了,採摘下來,這個過程叫“打煙”。整架子車的青煙葉拉到火炕邊上時,菸農們把青煙葉放在一根竹竿上,用麻經子編成一綹兒,叫做“上煙”。然後,菸農把上好的煙竿一竿竿、一層層地排在火炕裡,進行烘烤,青葉子變成金黃的顏色,這個過程就是“炕煙”。
炕煙才是菸草種植中最為核心的技術。一開始,我們那裡誰也不知道怎樣種菸葉,怎樣建火炕,上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