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秋天的記憶 (第2/5頁)
閒雲小散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的氣候季節產生影響。
秋天不僅來得晚了,長度也在逐步縮短。不少科學家對我國季節變化進行研究發現,很多地的入秋時間和入冬時間推遲,而且冬季、春季和秋季的長度均變短;從區域來看,北方地區比南方地區明顯,東部地區變化比西部地區明顯。
中國天氣網整理了近三十年的氣象資料發現,1991年以來,我國多地秋季的變化情況與研究結果較為一致。大城市中,長沙、寧波、杭州、上海、鄭州、銀川等地秋季明顯“縮水”,幅度較大的寧波,從20世紀90年代至今秋季縮短12天,銀川、杭州、長沙也變少了7天至9天。
不管來得晚,還是變得短,都在提醒著我們“最富詩意的秋季”是一個短暫而珍貴的存在。
秋季(9月至11月),頻繁南下的冷空氣與實力尚在的暖溼空氣相遇,鋒面活動加劇產生較長時間的陰雨天氣。
這就是我國華西地區,包括四川、重慶、貴州、甘肅東南部、寧夏南部、陝西南部、湖南西部、湖北西部等地特有的天氣現象——華西秋雨。
華西各地並非同時進入秋雨期,秋雨空間分佈不均,年際變化也較大。
華西秋雨的顯著特點是降雨日數多,有時30~50天,多則近60天,平均每三天就有一兩天在下雨。
1991年至2020年,四川雅安平均每年秋季雨日多達57天,佔秋季總日數的六成多;四川成都和貴州貴陽的秋季雨日都為38天,佔比均超四成。
湖北恩施、陝西漢中、湖南張家界、甘肅舟曲等地秋季雨日都在30天以上,佔比都在三成以上,可謂“天無三日晴”。
李商隱在《夜雨寄北》中一句“巴山夜雨漲秋池”,道破華西地區多夜雨的特點。
農曆七月,此時已進入中國時間生活歷上的孟秋,即中國傳統秋季的第一個月。此時長沙天氣尚處於在燒烤模式中。很多時候,只要天氣多變,長沙的某一天就可以體驗春夏秋冬四季。
歷史上的二十四節氣中的立秋確在農曆七月,但“三伏在秋”,也就是說最熱的第三伏就在立秋後。更何況,三伏後,長沙還有“二十四個秋老虎”。
白天雖炎熱,但早晚卻明顯會感覺涼意,尤其晝夜溫差已特別明顯,夏夜原本露宿屋外街旁的男人們已將竹床移入房中,擔心“被打露水”,新涼天氣就此開啟長沙秋天的明潔。長沙亦有俗語稱“七月半,看牛伢子伴田坎”。
當一夜之間,長沙街頭,忽然滿街都傳來稚嫩孩童喚出的“扯麻糖”吆喝聲,這一準到了農曆七月的孟秋時節,而七夕節、七月半的“鬼門關”也已臨近。小孩買賣扯麻糖,也被列為初秋“長沙怪習慣”。
“扯麻糖”在長沙歷來就是一種呼應節令轉換的食物。扯麻糖,據說是利用夏末初秋新獲穀子發芽製成麥芽糖後再加工而成。
扯麻糖應市,帶有農事收穫後“薦新”的意味,也表明初秋已經來臨。尤其市面賣扯麻糖和賣扯麻糖的,幾乎全都是蹦蹦跳跳的小孩。那時就是從一聲聲扯麻糖叫聲中,長沙城內的市民會驚覺:呵,炎夏終於已經過去,初秋已經來臨,內心中會感覺似有一絲絲新涼,開始從鄉間向城內街巷瀰漫。
農曆七月,長沙滿街小孩買賣扯麻糖習俗,來源甚古。晚清民國時期,外地人初到長沙,忽聽得滿街一片“扯麻糖”聲,往往驚得目瞪口呆。
1917年,從5月9日開始,長沙《大公報》連續刊載一組《長沙鄉俗竹枝詞》中,寫盡長沙民俗風情,在開篇四首《長沙鄉俗竹枝詞》中,就以“扯麻糖”為題,寫道:孟秋朔日鬼門開,習俗家家接祖回。
每到七夕至中元節,長沙俗稱“鬼門關”時節,在蔡鍔路等處街頭,偶亦能遇上成年小販推著販賣扯麻糖的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