瑩瑩燦燦的高孝恭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一、簡介
周攜王,姬姓,名餘臣,是周宣王的兒子,周幽王的弟弟,也是周平王的叔父。在周幽王因寵愛褒姒而廢嫡立庶,引發申侯聯合犬戎攻打鎬京並殺死周幽王後,周攜王被虢公翰擁立為周天子,與周平王形成“二王並立”的局面。然而,這一局面並未持續太久,前750年,晉文侯為了討好周平王,襲殺了周攜王,結束了二王並立的局面。周攜王的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和悲劇色彩,他的故事也成為了後世研究西周末年曆史的重要線索。
二、人物生平
1、早年經歷
周攜王姬餘臣出生在周王室的一個顯赫家族中,他的父親是周宣王姬靜,母親則不詳。作為周宣王的兒子,姬餘臣自幼便接受了嚴格的宮廷教育,學習治國理政的知識和技能。然而,他的命運卻因為周幽王的昏庸行為而發生了巨大的轉折。
2、二王並立
周幽王在位期間,因寵愛褒姒而廢黜了原王后申後和太子姬宜臼,改立褒姒為王后,褒姒之子姬伯服為太子。這一行為引起了申侯的強烈不滿。前771年,申侯聯合繒國及犬戎攻打鎬京,殺死了周幽王和太子姬伯服。隨後,申侯、繒侯及許文公在犬戎仍佔據的宗周立姬宜臼為周天子,即周平王。然而,周地其他百姓並不服從周平王的統治,認為他弒君弒父不仁不義。於是,虢公翰便以姬餘臣是周幽王弟弟的身份擁立他為周天子,即周攜王。從此,周朝出現了“二王並立”的局面。
3、攜王之死
周攜王在位期間並未能穩定周朝的局勢反而因為缺乏諸侯的支援而陷入了孤立無援的境地。前750年支援周平王的晉文侯為了討好周平王向周平王建議討伐周攜王。晉文侯認為:“天無二日國無兩王。攜王雖為先王兄弟但沒有得到諸侯公認而擅自稱王實屬叛逆天子應當予以討伐。”於是晉文侯襲殺了周攜王結束了二王並立的局面。周攜王的死標誌著周朝重新統一也預示著東周初期的局勢將逐漸穩定下來。
三、主要影響
1、加劇了周朝的內亂
周攜王的出現加劇了周朝的內亂。在“二王並立”的局面下,周朝的政治局勢更加動盪不安。諸侯們對於支援哪位天子也產生了分歧和矛盾。這種內亂不僅削弱了周朝的實力也給了周邊戎狄等部族可乘之機加劇了周朝的邊疆危機。
2、促進了東周初期的局勢穩定
雖然周攜王的在位加劇了周朝的內亂但他的死卻促進了東周初期的局勢穩定。晉文侯襲殺周攜王后結束了二王並立的局面使得周朝重新統一。這為周平王鞏固自己的統治地位提供了有利條件也為東周初期的政治穩定奠定了基礎。
3、引發了對西周末年曆史的研究
周攜王的故事引發了對西周末年曆史的研究。他的出現和死亡成為了研究西周末年曆史的重要線索。學者們透過對周攜王的研究可以更加深入地瞭解西周末年的政治局勢、社會矛盾以及諸侯之間的關係等問題。這為我們認識和理解中國古代歷史提供了重要的資料和參考。
四、軼事典故
1、二王並立的傳說
關於周攜王和周平王的“二王並立”局面有一個傳說。據說在周幽王被殺後周地的百姓並不服從周平王的統治認為他弒君弒父不仁不義。於是虢公翰便以姬餘臣是周幽王弟弟的身份擁立他為周天子即周攜王。而周平王則得到了申侯、繒侯及許文公等諸侯的支援。這樣一來周朝就出現了“二王並立”的局面。這個傳說雖然帶有一定的虛構成分但它卻反映了當時周朝政治局勢的複雜性和動盪性。
2、攜王之死的爭議
關於周攜王的死因和死法存在著一定的爭議。據《清華簡·系年》記載周攜王是被晉文侯襲殺的。然而也有一些學者認為周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