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頁 (第1/2頁)
[韓]具滋暻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允許我們進行革新的時間並不寬裕。為了縮短同世界先進企業的距離,人家休息時我們要繼續趕路;人家走路時我們要跑步。所以,只有幾個經營者有這種覺悟還不行,只有大家同舟共濟,都有這種覺悟和意識之後,才能推動革新之舟向前進,早日到達我們的目的地。
不變則亡
斯提本·霍金身患不治之症,全身癱瘓,但他坐在裝有電腦的輪椅上,靠一個科學家的不斷探索進取的精神寫下了《時間的歷史》一書,書中有這樣一段話:
「現在,我們生活在直徑達十萬光年(一光年為秒速三十萬公里的光一年裡走過的距離)的銀河系裡,而這個銀河系,也不過是可以用現代望遠鏡觀察到的幾千億個銀河系中的一個。同時這個宇宙不斷地變化著,每10億年就要膨脹5到10。我們現在能看到的最遠的天體,它的光是80億年前射出的。所以,我們只能看到宇宙過去的面貌。
我們在昨天夜裡讚美了美麗的89個星座,很可能79億年前已經在宇宙的變化浮沉中消滅了。明天夜裡我們也許新發現79億年零364天前新誕生的某個星球。這種神秘無窮的時間的歷史,給予我們的教訓是什麼呢?
創業已有40多個春秋的樂喜金星這個天體,目前彷彿仍然發著光輝,但是,它是否已經走到了停滯不前的窮途末路?透過實現規劃的革新,到了21世紀會成為在世界市場上發出燦爛光輝的超級先進企業嗎?此時此刻誰也不能打保票。
1952年被列入世界百家大企業中的70家企業。到了25年後的1975年已不見蹤影。人們常說:「企業的壽命為30年」。託姆·皮特思在《經營革命》一書中警告說:「在規模小於1億美元的市場上,投資利潤率為27;而在10億美元以上的市場上,平均只能達到11。」
這是對「大企業病」敲的警鐘,告訴我們新的對策就是不斷進行革新的必要性。然而,如果「革新」就能延續企業的壽命,那麼,我們的活路再明確不過了。其實不然,只要看一看目前已經相當普遍化的日本企業的革新運動所走過的道路,我們就能得到頗有意義的啟示。
70年代後期,從正常的經營活動走出來,自覺必須脫胎換骨,主動向企業革新挑戰的企業中,成功率竟達714;但到了80年代前半期,其成功率已下降到472;到了80年代後半期,其成功率竟下降到373。
然而有趣的是,走上革新的企業,其成功率,一年比一年多起來。這一現象說明,率先革新的企業,其成功率還是很高的。日本企業的革新運動,正迎來了一個在的轉折點。
成功取決於總經理
六七十年代是日本高速增長時期,當時只有幾個行業的領先企業主導了企業革新運動。而到了1985年,這個運動已在全行業廣泛普及。
1985年,根據所謂g5即五個發達國家財政部長會議協商,把日元同美元的匯率定為1美元等於240日元。到了第二年的g7會議時,日元急劇升值,達到1美元等於160日元。這一次日元升值,使日本企業面臨第一次石油衝擊以來最嚴重的危機。於是日本製造業掀起了爭先恐後的效率化運動,企業家們為了把生產效率提高2—3倍,使出了渾身的解數。
與此同時,新興工業國的廉價產品潮水般衝擊著日本市場,使日本企業不得不從低價戰略轉向開發高附加價值產品的戰略。這意味著從純粹求效率的企業機制轉向創造價值機制的一次根本性轉變。
在這個過程中,kpg皮特馬維諮詢公司的顧問織田基一先生一針見血地指出了日本企業面臨困難的原因所在,對我們的企業也有很大的啟示。他認為,一般來講日本企業的革新運動分為兩步:第一步制定長遠規劃,搞活整個公司的組織;第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