玲瓏秀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奧地利帝國的殺蟲劑研究相對順利,除蟲菊和魚藤哪怕到今天也是應最廣泛的天然殺蟲劑。
由於最初就選擇了最正確的目標,所以省去了很多彎路。只不過魚藤也開始作為入侵植物入侵奧地利帝國的鄉村地區。
在奧地利帝國無論是貴族,還是平民都喜歡用利用其特性在小河溝中捕魚。
但真正讓這種植物在奧地利帝國擴散開來的原因是可以利用它去別人家的魚塘偷魚...
農作物方面除了擴大了甜菜、玉米、向日葵的種植面積以外,其他方面和歷史上差別不大。
之所以擴大了這三種作物的種植面積,主要是這三種作物在輸出糖、澱粉、油的同時還能提供大量的動物飼料。
向日葵最初是被作為一種花卉引入奧地利帝國,但很快餓到不行的農民們便趁著夜色偷老爺家花園裡的葵花籽吃。
後來老爺們乾脆把種子賣給農民讓他們自己種...
葵花籽是優秀的油料作物,但是當時奧地利農民並不清楚,地主們也更習慣於用油菜和亞麻榨油。
一直到十九世紀末終於有人做了個統計發現葵花籽出油率相當可觀,並且發明了專門用於葵花籽榨油的機械,向日葵才真正被列入農作物的行列。
正因為如此歷史上奧地利帝國向日葵種植面積非常有限,不過此時在富哦纜車的干預下奧地利帝國已經是歐洲向日葵種植面積第二大的國家了(不含俄國),在解決匈牙利問題之後超越西班牙成為歐洲第一指日可待。
十九世紀的西班牙人種向日葵並不是為了榨油,實際上西班牙人很喜歡嗑瓜子,他們有可能是當時歐洲唯一一個會嗑瓜子的民族。
當時絕大多數歐洲人都是用手剝,以奧地利帝國為例,德意志人會把葵花籽放進烤箱和肉品、香料之類的一同烤熟後食用。
義大利人則會直接把葵花籽用油將其連皮帶肉一起炸酥,然後直接帶皮吃掉。
至於外萊塔尼亞的其他民族則通常會選擇將其碾碎,然後混著其他東西一起做成麵包或者糊糊。
十九世紀西班牙的向日葵和西班牙艮米差不多,都屬於不那麼正經的零食。
向日葵相較油菜的優勢拋開那些十九世紀人根本聽不懂的健康因素不談,其最主要的優點在於皮實。
向日葵本身具有極強的抗逆性與適應性,除此之外病蟲害少,並且遮蔽性強,能有效對抗雜草。
而對於弗蘭茨來說最重要的是向日葵的副產品可以當飼料,這對於奧地利帝國養殖業非常重要。
奧地利帝國的畜牧業在弗蘭茨的干預下可謂是多姿多彩,養豬業和養雞業的異軍突起讓吃肉不再那麼遙不可及。
尤其是養雞業的發展速度甚至可以用恐怖來形容,週期短、轉化率高,只要形成規模效應很快就能讓財富成幾何倍數增加。
不過缺點也很明顯,那就是巨大的風險,一旦出現雞瘟或者禽類傳染性疾病,一夜之間就能感染整個雞場讓數萬只雞歸西。
過去農村有句老話“家有百萬,帶膀的不算”便是道出養雞業的殘酷。
巨大的風險一次就能讓投資人血本無歸,而且雞的價格較低,不形成規模效應很難賺到大錢。
好在弗蘭茨並不缺錢,而且早期幾次團滅也讓他積累了經驗。
弗蘭茨回憶起了一種土方法:白酒+大蒜汁兒。基本上可以認為這是給雞用的抗生素,實際上也是這麼一回事。
這種方法一直到21世紀早期依然在使用,不但材料容易獲得、製作簡單,而且效果拔群。
除此之外弗蘭茨還請了維也納獸醫學院的專家來建立一套適合養雞場的設計和維護方案。
奧地利帝國在1765年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