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L與基拉之對決(5) (第2/3頁)
福福貼貼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財務資料與股價走勢疊加圖,分紅逐年遞增,股價穩步上揚曲線一目瞭然。“
在操作上,以合理價格買入並長期持有,不被短期市場情緒左右。而成長投資,像是追逐閃耀新星,瞄準高成長潛力企業,可這類企業往往處於新興行業,不確定性高。
像前面說的元宇宙初創公司,雖有無限可能,但夭折風險也大。”
“平衡之道在於,資產配置以價值股為主,築牢安全底線,用小部分資金佈局成長股博高收益。
例如,將七成資金配置給消費、金融等價值板塊優質股,三成投入如新能源、生物醫藥等成長賽道潛力股,定期覆盤調整,依據企業業績、行業趨勢動態最佳化組合,確保收益穩健且有向上彈性。”
L 嘴角勾起一抹淺笑,似對基拉觀點並不認同。
“基拉兄,這般平衡略顯刻板。真正的平衡是因時制宜、因人而異。在經濟轉型期,成長投資才是財富增值‘利器’。
當下科技革新浪潮洶湧,傳統行業面臨重塑,新興成長企業一旦突破技術瓶頸、開啟市場,回報驚人。”
L 列舉出諸多科技創業公司逆襲案例,從籍籍無名到市值百億,不過短短數年。
“操作上,不能僅看財務指標,更要洞察企業創新能力、團隊執行力、賽道天花板。對於有核心技術、廣闊市場空間且處於快速上升期的成長股,敢於重倉,長期陪伴成長。
當然,價值投資也不可或缺,可作為風險對沖,在市場狂熱、成長股估值過高時,部分調倉至低估值價值股避險;
市場低迷,成長股被錯殺時,再回補倉位,靈活切換,方能在投資長跑中勝出。”
觀眾們有的頻頻點頭,有的搖頭質疑,彈幕裡滿是對兩種平衡策略的探討,各執一詞,難分高下。
“那量化投資呢?能不能識破主力意圖、避開陷阱啊?” 有觀眾丟擲這個尖銳問題,直播間再次聚焦。
基拉敲了敲桌子,提高音量:
“量化投資有其優勢,憑藉複雜數學模型與海量資料運算,能快速捕捉市場異常波動,挖掘潛在交易機會。
比如在監測股價與成交量背離、均線系統乖離率等技術指標時,精準度遠超人工。像股市早盤開盤瞬間,大量交易資料湧現,量化程式瞬間分析,及時發現股價異動,搶在普通投資者前下單操作。”
基拉展示量化交易系統監測介面截圖,各類指標閃爍跳動,預警訊號及時彈出。“但它也絕非萬能,主力同樣深諳量化之道,會故意製造交易‘煙霧彈’,誘導量化模型誤判。
有些狡猾主力透過操縱尾盤交易量,製造虛假突破訊號,讓遵循量化策略的資金‘上鉤’,陷入追高買入、低位割肉的迴圈。
而且,量化模型基於歷史資料構建,一旦市場風格突變、黑天鵝事件衝擊,如突發地緣政治危機引發全球股市巨震,模型往往失效,導致大面積虧損。”
L 雙手抱在腦後,靠在椅背上,悠然開口:
“基拉只說對一半。量化投資的精髓在於不斷進化,優秀的量化團隊會實時更新資料、最佳化模型演算法,融入新市場邏輯與突發因素考量。
面對主力‘伎倆’,透過機器學習識別異常交易模式,反向操作,將陷阱化為機會。”
L 分享某頂尖量化投資機構應對主力操縱案例,機構利用強化學習模型,在多次被‘誘騙’後總結規律,成功避開後續陷阱,還順勢獲利。
“在規避市場陷阱上,量化可設定嚴格風控引數,根據大盤波動、板塊熱度動態調整倉位與止損止盈線,及時‘剎車’控制損失。
雖說不能百分百杜絕風險,但與傳統投資相比,在應對複雜多變市場、識破主力偽裝方面,優勢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