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部分 (第2/5頁)
攝氏0度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然成了中華民族的道統。孔孟教給我們五倫十義,這是我們要遵守的原則,這就是道。五倫講人與人的關係——最小的指居住在同一個房間的夫婦。丈夫要怎樣做好丈夫的本分,妻子要怎樣做好妻子的本分;分就是義務,你要盡到你的義務——夫妻和合是家庭興旺的基礎。室的外面就是家——家中上有父母,下有兒女,中有兄弟。每個人的身分不相同,義務責任就不一樣。每個人應儘自己的義務職責,這叫“天職”——不是別人派給你的;這就是“道義”,天然的叫“道”。家之外是社會、國家——上有領導人是國君;下有被領導的人,那就是臣,平輩的有朋友。“五倫”是夫婦、父子、兄弟、君臣(領導與被領導)、朋友;從內向外擴充套件,則“四海之內皆兄弟”,所以五倫是一個民族國家的大團結。我們這一個國家,就是一個大家族——“中華民族”,這是道。
古聖先賢心目中從政者即是偉大人物,稱為“大人”——負有對人民教育、養育、領導之天職。教導人民、教他一舉一動,使他的見解、他的思想、他的思考有個範圍(倫理道德),不能超越範圍,人怎麼會作亂!怎麼會做壞事!再加以道德(忠孝仁愛信義和平)的薰陶。儒家基本教育的目標是“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現代學校已經不教這些課目,疏忽人文而重科技,老百姓的思想、見解、所作所為沒有一個準則了。這就是教我們看到別人犯罪,回頭想想自己為官做得不夠好。
‘如得其情,哀矜勿喜’,對於他犯罪的動機、犯罪的行為,我們真正知道了,要同情他,要哀憫他,不能因破案而歡喜。為什麼不能歡喜?因為我們自己的責任沒有盡到。
‘喜且不可,而況怒乎’,破案尚且不可歡喜,又怎麼可以發脾氣!從前做官、做縣市長,至少是個舉人(何況大多數縣市長都是進士及第的),所以一提醒,他馬上覺悟了。
‘宰為之霽顏’,這是很有膽識的勸諫,而縣官一經提醒就覺悟了,就息怒了。從這個地方我們能見到楊先生的智慧、德性、見地,都很了不起。所以他在公門好修行,多行善事。
楊先生‘家甚貧’,在從前做官只靠俸祿,是不會發財的,所以退休後真是兩袖清風——一生清貧的人非常之多;如果做官告老還鄉而富有的,就是貪官汙吏。否則錢從那裡來?因為以前唸書人不會去做生意。如果官做大了,對國家有大的貢獻,那麼國家有獎勵,送你多少田宅,這是相當的富有。如果是平常一個官吏告老還鄉,都是相當清寒,何況楊先生只是縣政府裡的一個小職員。
‘家甚貧,饋遺一無所取’,他不接受人家送禮。有人要拜託他,尤其是犯了案子的人(犯法的囚犯),總想說一點人情,能夠得到好一點的照顧,或者刑罰判得輕一點——可能他的職位掌管這些事,於是人情就免不了。他總是秉公處理,不接受別人送的禮,十分清廉,很難得!
‘遇囚人乏糧,常多方以濟之’,從前囚犯的糧食很少,有時在遞解的路上常常缺乏糧食,沒東西吃,楊先生總是盡心盡力,設法救濟他們。
‘一日有新囚數人待哺,家又缺米。給囚,則家人無食;自顧,則囚人堪憫。與其婦商之,婦曰:囚從何來?曰:自杭而來’,‘杭’是現在的杭州,杭州到寧波有相當長的一段距離。囚犯帶著刑具,手鐐腳銬,都是步行,這樣一天能走多遠?一天能走五、六十里已是相當辛苦了;而從杭州走到寧波,要好多天才能走得到。
‘沿路忍飢,菜色可掬’,沿途沒東西吃,餓了好多天,很可憐!夫妻商量一下,‘因撤己之米,煮粥以食囚’,家裡米少,都送給他們,自己就沒得吃;自己吃了,他們就沒得吃了,怎麼辦?煮粥!分一半給他們。
‘後生二子,長曰守陳,次曰守址,為南北吏部侍郎’,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