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菊山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兩位,這是我父親,這是我堂叔,這幾位是我的朋友。”劉農向餘良和李夢然介紹道,並把餘良帶來的禮物放在牆角。
“哦,原來這位‘劉半仙’是劉農的堂叔。”李夢然這才恍然大悟。
“老爺子好,叔叔好,各位好!”餘良向眾人禮貌的打著招呼,李夢然也笑著向大家點頭致意。
幾個人同時站起身來,笑著與餘良和李夢然打著招呼。
劉農的父親走過來,拉著餘良的手,說著感謝的話,非要拉他到主位上就座不可。
餘良極力推辭,雙方謙讓了半天,餘良還是堅持在劉農的堂叔—那位道骨仙風的老者下首的位置坐了下來,李夢然坐在他的旁邊。
“這位劉農的堂叔是個算命的,人送外號‘劉半仙’,我也找他算過。”李夢然壓低聲音,對餘良小聲說道。
餘良聽後,輕輕點了點頭,沒有說話。對於這位道骨仙風的老者,他早就注意到了,感覺絕對不是一般人。
“劉半仙”看著餘良,心中也不禁暗暗稱奇。
這個年輕人,不僅功夫好,性格也十分沉穩,而且謙遜有禮,考慮問題非常周到,在同齡人中,絕對屬於鳳毛麟角的那種。
對於餘良和劉農的關係,劉農早就和他說了,“劉半仙”早已知道。對於餘良讓劉農在公開場合不許叫他“師父”,而是叫他“大哥”,“劉半仙”想了一下,就明白了其中的“奧妙”:既給劉農留足面子,也不讓自己在一些場合過於尷尬。
因為在歲數上,劉農比餘良還要大十歲,劉農私下裡叫餘良“師父”,這是雙方都可以接受的,畢竟從情理上來說,餘良是師,劉農是徒,這是天經地義的。但在公開場合,劉農如果還叫餘良“師父”,那就不是很合適了,特別是面對劉農的長輩時,劉農當然無所謂,餘良就比較尷尬了,畢竟他太年輕了,很容易給別人造成一種“充大輩”的不好印象。
所以為避免尷尬,餘良選擇了讓劉農在公開場合不許叫他“師父”,而是叫他“大哥”,既給劉農留足了面子,也讓自己在面對劉農的長輩時,方便自己以晚輩自稱,顯得謙遜有禮,還能間接說明與劉農關係的微妙。因為“大哥”這個稱呼,你看似代表的是平輩,但有時也可以是長輩的代名詞,就看你如何去理解了。
見人來的差不多了,劉農的父親就讓劉農抓緊上菜開席。不一會兒,桌上就擺滿了各種菜餚。
在上菜的同時,劉農把一瓶酒開啟,開始給眾人倒酒。
劉農的父親年紀大了,身體不好,就以茶代酒。“劉半仙”酒量不大,也從來不敢多喝,讓劉農給自己倒了半杯。餘良本不想喝,但實在盛情難卻,於是讓劉農滿滿倒了一杯,而且提前說明,就這一杯。李夢然因為是女生,從來不喝酒,所以也以茶代酒。
一瓶酒倒完,還有幾個人杯中無酒,劉農馬上又開了一瓶,並一一倒滿。
劉農的父親站起身來,先說了幾句客套話,然後請大家一起舉杯,一起動筷,酒席正式開始。
城裡人吃飯,講究的是精緻,農村人吃飯,更看重實惠,這一桌農村大席,最少有十幾個菜。光冷盤就能擺許多,蘿蔔、花生米、燻魚、滷雞爪,還有自家醃的酸菜,光這些就足夠開胃了。熱菜那就更別提了,肉蛋魚菜,葷素搭配,剛一上桌,滿屋子香味,讓直流口水。
你要說這些菜有多高檔,其實也就那麼回事,可關鍵就在這“實在”二字,城裡的大廚,做菜都是斤斤計較,就怕多放點肉多炒兩下。農村辦席,那可都是實打實,菜得管飽,肉得夠吃。農村人做東請客從來都不吝嗇,該放的料一樣不少,什麼雞鴨魚肉的,那必須是現殺現做,鮮得掉渣,蔬菜水果更不用說了,基本都是種的,綠色環保,就衝這份實誠勁兒,吃起來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