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頁 (第1/3頁)
宋鎮豪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商代邑聚規模均甚小,以小型居宅、周圍土田生物圈、公共墓地、或有一些小型手工作坊、邑人等構成邑聚生活內涵,區劃簡單,大致保持了由來已久的格局,邑聚人口數量有多有少,決定了邑聚相應的小中有別之異,但安全防禦效能均極差,最易遭受外敵侵害,故恐怕每每不得不依附周近強大軍事政治勢力。
1 曹家欣:《第四紀地質》,商務印書館,1983年,119~123頁。
2 慶陽地區博物館:《甘肅省寧陽陽地遺址試掘簡報》,《考古》1983年10期。
3 莊電一,《海原縣發現新石器時代窟洞式房屋》,《光明日報》1988年6月24日。
4 張孝光:《隴東鎮原常山遺址14號房子的復原》,《考古》1983年5期。
5 安志敏:《&ldo;幹蘭&rdo;式建築的考古研究》,《考古學報》1963年2期。
6 楊鴻勛:《河姆渡遺址早期木構工藝考察》,《建築考古學論文集》,文物出版 社,1987年。
1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寶雞北首嶺》,文物出版社,1983年。
2 河南省安陽地區文物管理委員會:《湯陰白營河南龍山文化村落遺址發掘報告》,《考古學集刊》第3集,1983年。
3 楊鴻勛:《仰韶文化居住建築發展問題的探討》,《考古學報》1975年1期。&iddot;31&iddot;
1 甘肅省文物工作隊:《甘肅秦安大地灣901號房址發掘簡報》,《文物》1986年2期。
2 《秦安大地灣405號新石器時代房屋遺址》,《文物》1983年11期。
3 李最雄:《我國古代建築史上的奇蹟》,《考古》1985年8期。
4 山東省博物館、日照縣文化館東海峪發掘小組:《1975年東海峪遺址的發掘》,《考古》1976年6期。
5 洛陽市文物工作隊:《河南洛陽吉利東楊村遺址》,《考古》1983年2期。
1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河南二隊:《河南臨汝煤山遺址發掘報告》,《考古學報》1982年4期。
2 河南省文物研究所、周口地區文化局文物科:《河南淮陽平糧臺龍山文化城址試掘簡報》,《文物》1983年3期。
1 胡厚宣:《殷虛發掘》,上海學習生活出版社,1955年,圖44。
2 黃盛璋:《&ldo;個&rdo;形釋意》,《中國文物報》1989年5月26日。
1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山西工作隊、山西省臨汾地區文化局:《陶寺遺址1983‐1984年3區居住址發掘的主要收穫》,《考古》1986年9期。
1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山西工作隊、山西省臨汾地區文化局:(1978‐1980年山西襄汾陶寺墓地發掘簡報》,《考古》1983年1期。
2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二里頭隊:(1980年秋河南偃師二里頭遺址發掘簡報》,《考古》1983年3期。
3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二里頭隊:《1982年秋偃師二里頭遺址九區發掘簡報》,《考古》1985年12期。
4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二里頭隊:《河南偃師二里頭遺址三、八區發掘簡報》,《考古》1975年5期。
1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佔研究所二里頭隊:《偃師二里頭遺址1980‐1981年3區發掘簡報》,《考古》1984年7期。
2 趙芝荃:《二里頭遺址與偃師商城》,《考古與文物》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