瑩瑩燦燦的高孝恭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都,封邑由家臣掌管,因此“三都”對三桓本身來說同樣也是一種威脅。孔子透過遊說曾一度使魯公拆掉了叔孫氏的睩邑,如此這樣,左丘明冷靜地分析了三桓不會支援魯定公任用孔子的原因,看到了三桓與孔子之間的矛盾,所以當魯定公徵求自己的意見時,他便用兩個寓言故事比喻說明,建議避開三桓直接任用孔子。於是,魯定公聽從左丘明的建議,沒經三桓同意就直接任命了孔子。
3. 纂修史書
為了著述歷史,左丘明曾與孔子一同前往周室,在周太史那裡查閱檔案。回魯後,孔子寫了文字簡明的《春秋》,而左丘明則寫成了內容浩繁的《左傳》。《左傳》起自魯隱公元年(前722年),迄於魯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年),以記事為主,兼載言論,敘述詳明,文字生動簡潔,全面反映了當時的社會歷史面貌。它既是重要的儒家經典,又是中國第一部完整的編年體史書,在文學上也有很高的成就。
魯國是周公的封地,相傳周公治禮作樂,魯國儲存了前代的多種禮樂制度和文獻,所以魯國一向有“禮樂之邦”的美稱。西周滅亡後,周室文化在西方蕩然無存,卻在東方魯國保留得相當完整。當時魯國的各種文獻和檔案資料,屬於太史職掌收藏,左丘明既然為魯國的太史,自然也就掌握了春秋時代中原最豐富的文獻資源。因此,左丘明能夠寫出《左傳》這樣一部規模空前的史學巨著也就不難理解了。
周敬王四十一年(約前479),晚年的左丘明,眼睛出了毛病,不得不辭官回鄉。左丘明辭官還鄉後,建立了左史書舍,開始編纂《左傳》《國語》。《左傳》的編撰,是左丘明史官生涯中最大的成就,其在中國思想史、史學史、文學史和學術史上都佔有重要地位。《國語》分別記載西周末年至春秋時期(約前967年-前453年)周王室及魯齊晉鄭楚吳越諸國史實,偏重記述君臣言論,為中國最早的國別體史書。左丘明日夜操勞,歷時30餘年,終於完成了一部縱貫200餘年、18萬餘字的《春秋左氏傳》,其歷史、文學、科技、軍事價值不可估量,為歷代史學家和文人所推崇。
三、主要影響
1. 史學貢獻
左丘明是中國傳統史學的創始人,他的《左傳》是中國第一部真正名副其實的編年體歷史著作。在編纂學上,《左傳》首創“君子曰”一欄,以議論形式昇華史事,為史書作者發表一家之言提供了園地,成為一種優良的史學傳統。此外,《左傳》還擴大了編年體史書的容量,在編年記事總的格局中,富於變化,有時著意寫一件史事的本末原委,有時集中寫一位歷史人物的經歷和活動。這不僅拓展了編年體史書在寫人、記事方面的容量,而且有助於彌補一件史事被相關年代中其他史事割裂的缺點。
2. 文學成就
左丘明在文學上也有很高的成就。《左傳》記事相當詳細,對歷史事件一般都能做到首尾完整。其文字生動簡潔,敘述詳明,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國語》則偏重記述君臣言論,為中國最早的國別體史書。這兩部著作不僅儲存了大量珍貴的史料,而且對中國古代文學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3. 思想影響
左丘明的思想主張對後世產生了重要影響。他重視禮的作用,認為禮是治理國家、安定社會、造福人民的依據和手段,也是“君子”必須遵行的規範。他特別重視個人的品德修養,包括忠、孝、信、義、讓等。左丘明認為國君也必須注重品德修養,治理國家要把德政和刑罰結合起來。在軍事上,他也同樣重視德和義的作用,主張戰前必須做好充分的準備。這些思想主張對後世儒家思想的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
四、軼事典故
1. 君子之譽
左丘明深得世人尊敬和愛戴,孔子視其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