瑩瑩燦燦的高孝恭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一、簡介
吳王闔閭(?-前496年),姬姓,名光,又稱公子光,春秋時期吳國君主,軍事統帥。他是吳王諸樊之子,但也有說法認為他是吳王餘眛之子。闔閭在公子期間多次參與吳楚之間的戰爭,積累了豐富的軍事經驗。公元前515年,他透過政變成功刺殺吳王僚,自立為吳王。執政期間,他廣納人才,任賢使能,發展農業生產,整治軍隊,使吳國迅速崛起為春秋末期的一流強國。他採納伍子胥和孫武的建議,確定了先破強楚、再服越國的爭霸方略,最終成功攻克楚國都城郢都,迫使楚昭王出逃。然而,在晚年與越國的槜李之戰中,闔閭被越大夫靈姑浮斬傷腳趾,傷重不治而死,葬於虎丘山。
二、人物生平
1、率兵伐楚
闔閭,原名公子光,是吳王諸樊之子。在吳王壽夢在位時期,吳國開始強盛。壽夢死後,他的四個兒子諸樊、餘祭、餘昧相繼即位,而四子季札雖然德能最高,卻無心王位,多次辭讓。餘昧病故後,按照兄終弟及的繼承製度,餘昧的兒子僚即位為吳王。然而,闔閭對此心有不甘,他認為按照父死子繼的原則,自己應當繼位。於是,他開始暗中招納賢能之士,準備襲擊吳王僚,奪回王位。
吳王僚二年(前525年),吳王僚派闔閭率軍攻打楚國。在這場戰鬥中,闔閭戰敗並丟失了先王的戰船“餘皇”。為了逃避罪責,闔閭偷襲楚軍,成功奪回了戰船。
吳王僚五年(前522年),楚國逃亡之臣伍子胥投奔吳國,闔閭以賓客之禮接待了他。伍子胥的到來為闔閭的政變計劃增添了重要的助力。
吳王僚八年(前519年),吳國再次派闔閭攻打楚國,並在雞父之戰中大敗楚軍,奪取了州來等地。同年,吳國還北伐陳國和蔡國,取得了輝煌的戰果。
2、殺僚奪位
吳王僚九年(前518年),吳國和楚國因邊境糾紛再次爆發戰爭。吳王僚派闔閭率軍攻打楚國,成功奪取了居巢和鍾離二城。然而,這場勝利並未讓吳王僚放鬆警惕,他反而更加猜忌闔閭的野心。
此時,伍子胥向吳王僚進言,建議再次派闔閭攻打楚國。但闔閭卻以伍子胥報私仇為由加以拒絕。伍子胥明白闔閭的野心,於是將勇士專諸推薦給闔閭。闔閭大喜,開始加緊策動政變。
吳王僚十二年(前515年),吳王僚趁楚平王駕崩、國內動盪之機興兵伐楚。闔閭趁機在吳王僚班師回朝的慶功宴上派專諸將劍藏在魚腹中,成功刺殺了吳王僚,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專諸刺王僚”的故事。由此,闔閭順利奪得了吳國王位。
3、強兵興國
闔閭即位後,面臨著諸多困難:吳國常受江河海水的侵害,軍事防禦設施尚不完備;國家糧倉空虛,荒地未開墾;西邊的楚國和南邊的越國都對吳國構成威脅。為了改變這一局面,闔閭廣納人才,任賢使能,採納良策,聽取民聲。
他任用了楚國舊臣伍子胥為行人(外交官),伯嚭為大夫,共同參議國事。經伍子胥推薦,闔閭親自召見了軍事家孫武,並拜其為將軍。孫武向闔閭獻上了自己的軍事著作《兵法十三篇》,得到了闔閭的高度讚賞。
在伍子胥的主持下,吳國開始修築闔閭大城,並設定守備、積聚糧食、充實兵庫。經過幾年的努力,吳國不斷發展壯大,百姓豐衣足食,樂於為國家獻身。為了展示吳國的實力,闔閭還一舉滅亡了楚國的附庸徐國。
在經濟方面,闔閭勸民農桑、興修水利、發展經濟,以充裕國用。他減輕了人民的負擔,緩和了階級矛盾,有利於生產的發展和社會的安定。這使得吳國國庫充足、兵革堅利、糧食充裕,增強了抵禦外敵的能力。
在軍事方面,闔閭訓練士卒、重用軍事家孫武、提高戰術素養,並加緊製作鋒利的寶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