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頁 (第2/2頁)
[美]詹姆斯·M·麥克弗森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我們反對蓄奴制的擴張,因為它削弱了人民的生產力,阻礙人民集結在一起聚居,阻礙了一切公共教育系統的建立。[只要奴隸制在那些新領土上實行],各州的自由勞動就不可能進行。……如果各州的自由勞動得以實現,南部的奴隸勞動就無立足之地;而且在幾年後,這些領土上就會湧現出積極而活躍的人民。&rdo;
擁護奴隸制力量的反擊
從必然的罪惡到積極的善舉
反奴隸制運動大大觸犯了南部的感情。作為革命傳統的繼承人,南部領導人起初也承認奴隸制不符合1776年人們為之奮鬥的自由理想。在美國獨立戰爭後近半個世紀的時間內,多數南部人把蓄奴制解釋為&ldo;必然的罪惡&rdo;。既然是罪惡,就應該隨著時間和進步的發展而逐漸消亡,但因為是必然的罪惡,就不可能迅速廢除,否則將導致南部的混亂。將解放的奴隸向非洲移民的做法旨在用循序漸進的改良辦法達到最終消滅這一罪惡的目的,所以在上南部受到人們的青睞。
到19世紀30年代,有兩種情況的發展使這種&ldo;必然罪惡&rdo;的觀點破產:一、棉花王國的出現,使奴隸制在南部經濟中成為空前必需的事物。二、廢奴主義運動的發展,使南部處於守勢,激起南部從理論上進行全面反擊,說蓄奴制根本不是&ldo;必然罪惡&rdo;,而實際上是&ldo;積極的善舉&rdo;。他們提出以下的論點,說明歷史上的偉大社會,諸如古埃及、《聖經》時代的以色列、希臘、羅馬帝國、查理曼時代的法國、大憲章時代的英國,都是以奴隸制或農奴制為社會基礎的。維吉尼亞州的參議員r&iddot;&iddot;t&iddot;亨特說:&ldo;歷史上沒有一個像樣的文明制度不是以國內的奴隸制為基礎的。&rdo;甚至《聖經》也是贊成奴隸制的:使徒保羅就曾規勸奴隸服從主人,並勸告一名逃亡奴隸回到他的主人那裡去。1850年,南部一個教士寫了一本小冊子,可謂這類小冊子的典型,其標題就概括了&ldo;積極的善舉&rdo;理論的內容:《南部對北部的責難和挑釁的答辯:蓄奴制是上帝為最完善的社會秩序奠定基礎的一種制度,是共和國政府永存的唯一保證》。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