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頁 (第1/3頁)
[美]詹姆斯·M·麥克弗森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本土主義和&ldo;一無所知黨&rdo;的出現
在19世紀50年代中有那麼幾年,白人種族集團間的衝突作為一個嚴重的政治問題,可以比得上南北之間的衝突。它的直接原因是1845年後外來移民數量的驚人增長。在1820年代,移民的數字平均每年不多於13000人。在1830年代,這個平均數增加了四倍。但這個數字與1840年代後期相比仍然大為遜色。在歐洲,由於土地缺乏和勞動力過剩,加上愛爾蘭馬鈴薯蟲害和1848年革命,數百萬人移居國外。高工資、廉價土地和迅速發展的美國經濟吸引了他們絕大多數來到美國。在1846年-1855年的10年中,超過300萬移民進入美國‐‐相當於1845年美國人口總數的15。國外出生的人口的這種增長比率,與美國歷史上的任何10年相比,都是最大的。由於87的移民定居在自由州,所以他們也主要是對北方產生影響。到1855年,在一些北方城市,國外出生人口已接近或超過了這些城市總人口的半數。
與國外出生人口的數量增加具有同樣重要意義的是人口成分的變化。1840年以前,移民中四分之三是新教徒,多數來自不列顛諸島。他們之中只有五分之一的人是無技術的勞工或僕人,其餘都是農民、技術工人、白領階層或專業人員。然而,在19世紀四五十年代,移民半數以上是天主教徒,其中三分之二來自愛爾蘭,其餘多數來自講德語的國家。此外,在這個大的移民浪潮中,無技術的勞動者的比例是早期移民的兩倍。最早來東北部大城市居住的愛爾蘭天主教徒,已經成為最貧窮最集中最引人矚目的移民。
反移民觀點或稱&ldo;本土主義&rdo;表現出並非反對一般的外來移民,而是主要反對羅馬天主教徒。的確,一些狂熱的本土主義者原本就是蘇格蘭-愛爾蘭長老會信徒和威爾斯或英格蘭衛理公會信徒,它們從故鄉帶來了反對天主教徒的情緒。無論在不列顛還是在美國,反天主教意識都是根深蒂固的。&ldo;血腥的瑪麗&rdo; [ 譯者註:英國女王瑪麗一世(1516-1558)的別名。她以血腥迫害新教徒而出名。 ] 、&ldo;蓋伊&iddot;福克斯日&rdo; [ 譯者註:11月5日,陰謀爆炸英格蘭議會的紀念日。1605年,英格蘭天主教徒在議會地下室安裝炸藥,企圖在議會開會時炸死英王詹姆斯一世及其主要大臣。但事洩,為首者蓋伊&iddot;福克斯被處死。 ] 、&ldo;光榮革命&rdo; [ 譯者註:1688年英格蘭議會推翻復闢的斯圖亞特王朝的政變,是英格蘭資產階級革命的尾聲。1685年國王詹姆斯二世即位,企圖藉助法國恢復天主教和封建專制統治,與議會衝突。1688年議會迎身為詹姆斯二世之婿、法國死敵和信奉新教的荷蘭執政奧倫治親王出兵討伐國王。次年奧倫治親王及其妻瑪麗被宣佈為英格蘭國王和女王,即威廉三世和瑪麗二世。 ] 及其他類似紀念活動,已成為信仰新教的英裔美國人的部分精神負擔。不列顛天主教徒的公民和政治權利即使在1829年&ldo;天主教解放法&rdo;透過後仍然受到一定程度的剝奪。在美國,&ldo;第二次偉大覺醒&rdo;的新教福音主義激起了高漲的反天主教情緒。愛爾蘭人和德意志人的酗酒習俗,他們支援民主黨和反對黑人平等權利的傾向,以及天主教徒對新教徒統治公立學校的反對進一步加深了福音派新教徒的偏見。
甚至在1845年移民猛增之前,種族集團成員和宗教的緊張關係有時也造成暴力行為:1834年,在麻薩諸塞州的查爾斯頓,一夥新教徒破壞了一座女修道院;1844年,費城新教徒(包括蘇格蘭-愛爾蘭人)同天主教徒發生衝突,激戰中有5人死亡,幾百人受傷,兩座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