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成瑤/熊芬蘭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歐洲民族解放運動如火如荼。他寫詩聲援、身體力行,聲望頗高,被擁戴為希臘獨立軍一個方面軍的總司令,那是他渴望已久的事情。夙興夜寐,不辭勞苦--那柔弱肩膀挑起的,是何其神聖的重擔啊!正值四月天氣,陰雨綿綿。他受寒病倒,一週後就撒手人寰。那皇皇鉅著《唐·璜》,寫了16000千行,在第十七章時畫上了休止符。
他開篇就這樣寫道:
如今,三十歲,我頭髮已經灰白,
(到了四十歲,誰知是什麼模樣?
前幾天,我想過戴一頭假髮--)
我的心靈也同樣老邁蒼蒼;
五月間我就把夏天全部耗盡,
再也打不起精神搬弄舌劍唇槍;
我的生命用完了,連本帶利,
我的精神再不能自命為所向無敵。
那不是西班牙貴族唐璜,分明是在說拜倫自己。
希臘獨立政府為他舉行國葬。出殯時,靈柩上放著盔甲、寶劍和一頂桂冠。也只有他,才配得上這頂桂冠。
在教會授意下,英國威斯敏斯特教堂拒絕安葬拜倫的遺骨。這裡是英國知名人士的國葬地。這實在是教會的一大恥辱。
他葬在了紐斯臺德--他少年時代尋找橡樹的地方。
碑文是姐姐起草的: 他在1824年4月19日死於希臘西部的邁索隆吉翁,當時他正在英勇奮鬥,企圖為希臘奪回她往日的自由和光榮。
e gordon byron
拜倫(17881824),生於英國破落貴族家庭。曾求學於劍橋大學,20歲後遊歷歐洲各國。主要作品有長詩《哈羅爾德遊記》、《恰爾德·哈洛爾德遊記》、《海盜》,最有名的是未完成的長篇詩體小說《唐·璜》。1823年春,拜倫放下尚未完成的《唐·璜》,前往希臘參加希臘民族解放鬥爭,次年春死於希臘軍中。
第30節:雪萊:去似朝雲無覓處(1)
11 雪萊:去似朝雲無覓處
es tan rto el aor, y es tan largo el olvido
有一個字常被人濫用,
我不想再濫用它;
有一種感情不被看重,
你豈能再輕視它?
有一種希望太像絕望,
慎重也無法壓碎;
只求憐憫起自你心上,
對我就萬分珍貴。
--雪萊
1822年7月8日,雪萊在一個暴風雨的夜裡駕船去接人,船沉人亡。10天以後,人們才在海邊找到他的屍體,他的臉和手,以及露在衣服外面的部位都被魚吃掉了,只能從他高挑的身材和口袋裡的濟慈詩集判斷他就是雪萊。
死時,他30歲不到。而瑪麗·雪萊才25歲。
一個天才就這樣隕落了。人們把他的骨灰葬在羅馬的新教徒公墓裡,那裡還躺著他夭亡的兒子威廉和同樣早逝的好友濟慈。
拜倫等好友為他舉行了一個希臘式的葬禮,在海邊用木柴燒掉他的屍體。火葬的場面極其悲壯,海岸上站滿了圍觀的義大利人。就像古希臘史詩描寫的赫克託爾的火葬一樣,拜倫以及其他好友向火中投入香料、油和鹽,還倒入了大量的酒。
據說,雪萊的心臟特別大,燒了三個小時沒燒化,他的好友從火中搶出了心臟,用一個匣子盛起來,交給了瑪麗·雪萊。
雪萊死後,瑪麗·雪萊攜著唯一存活的幼子回到了雪萊的家鄉,由她的兒子繼承了龐大的家產。而她,終身再也未嫁。
一個女子,25歲以前就不顧一切地醉過,啜盡了人生最美好的瓊漿和最苦澀的苦汁,後來的日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