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頁 (第1/3頁)
賈志剛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蒯聵跟姐姐感情好,於是暗中和姐姐商量,要趕走兒子,自己回來當國君。不久,蒯聵在姐姐的面首渾良夫的幫助下,潛入了孔家,脅迫孔悝結盟,要趕走衛出公,迎蒯聵回來做國君。孔家的管家欒寧知道這件事情後,急忙帶著衛出公出逃魯國,同時派人通知子路,讓子路前來救孔悝。
子路聽說政變,自家的小主人被挾持,想起來老師那句&ldo;見危授命&rdo;來,於是匆忙之間登上戰車,單車來救孔悝。路上遇上逃難出來的師弟高柴,高柴勸他不要去,他非要去。
來到孔家,孔家大門已閉。子路跳下戰車,大聲高喊,要求釋放孔悝。蒯聵派了手下兩個勇士下來迎戰子路,子路雖然勇猛,奈何上了年紀,只能勉強抵擋。幾個回合之後,子路的帽子帶被砍斷,子路想起老師的話&ldo;君子死而冠不免&rdo;,意思是君子就是死也不能死得太難看,帽子要帶好。所以子路放下武器,重新接好了帽子帶,也不知道結好沒有,反正對方沒客氣,上來砍死了子路。
而這個時候,孔悝實際上正愉快地和自己的舅舅飲著酒,他們已經達成了協議。
此後,孔悝立蒯聵為衛國國君,就是衛莊公。
子路之死,一方面與性格有關,但是,與孔子當初的諄諄教導沒有關係嗎?
聽說衛國政變的時候,孔子就長嘆了一聲:&ldo;嗟乎,由死矣。&rdo;不久,子路的死訊就傳來了。
子路的死,對孔子是個致命的打擊。如果說顏回就像孔子的兒子,那麼子路就是孔子的兄弟、朋友和戰友,是互相關心的兄弟,是直言相告的朋友,還是生死與共的戰友。孔子與子路的感情是任何人都無法相提並論的,甚至孔子對子路有一種強烈的依賴感。幾十年來,子路就守衛在孔子的身邊,為孔子鞍前馬後、赴湯蹈火,即便是在外地做官,子路也常常親自或者派人來探望孔子。
對於子路的死,很難說孔子沒有內疚。其實孔子已經在315(178)中隱諱地告訴子路要懂得變通,可是孔子一定在後悔自己沒有說得更明白更直接一些。
子路被害不到半年,孔子去世了。
第四部分 冉有
冉求,字子有,魯國人,小孔子三十歲,是孔子的第二批學生。
冉姓來自周武王的弟弟冉季載,在魯國是士的階層。從歷史記載看,冉家應該是世代為季孫家家臣,家境和受教育程度都不錯。冉有的教養和從政能力在孔子弟子中都是首屈一指,從政的成就也最大。
冉有的性格穩中內斂,考慮問題周到並且相當謹慎,各方面知識非常豐富,孔子也因此很看重他,對他非常放心。冉有在季孫家中先後出任費邑宰和家宰,都是季孫家的實力職位,由此可見冉有的個人能力以及冉家與季孫家的淵源。
冉有進入孔門之後,因為見多識廣辦事得體,孔子出門一般都帶上他。後來冉有回到魯國,成為季孫的家宰之後,想辦法說服季康子請孔子回國,之後又對孔子百般照顧,對師兄弟們也多有關照,在孔門中威望很高。可是,因為冉有為季孫家盡職盡責,而季孫家的政策很多是孔子反對的,因此孔子認為冉有助紂為虐,一度師徒反目。
冉有的從政能力一流,人品也是一流,對孔門的貢獻與子貢不相上下,並列第一,可以說是孔學的一大功臣。不過由於孔子對冉有一再批評,因此後代的儒家並不待見冉有,很少提及。此外,冉有專心政務,在學說上沒有建樹。
41(139)★★
子適衛,冉有僕。子曰:&ldo;庶矣哉!&rdo;冉有曰:&ldo;既庶矣,又何加焉?&rdo;曰:&ldo;富之。&rdo;曰:&ldo;既富矣,又何加焉?&rdo;曰:&ldo;教之。&r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