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部分 (第3/4頁)
冷如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有死傷不相離。”“勒”的基本意思是“套在牲畜上帶帽子的籠頭”,“懸崖勒馬”的“勒”,就是指用馬籠頭控制馬。當時士卒們一門心思逃命,誰還顧得上“戰”?可是,于禁手下計程車兵卻是“且戰且引(退)”,是于禁計程車兵都是泰山石敢當再世,不知道生命的寶貴嗎?否也!是于禁把他們“勒”住了。
張繡和曹操的戰鬥,說到底,一個是火氣過大,一個是荷爾蒙分泌過剩,是軍閥之間的死掐,誰也不是正義的,誰勝誰負,戰死的都是戰士。當時曹操連自己的兒子都保不住了,士兵們不跑幹什麼?那時計程車兵,當兵大都只為吃軍糧,都是一些職業軍人,當時張繡在後面把大家夥兒往死裡趕,士兵們四散逃命是可以理解的。都是生死與共的兄弟,沒有感情還有交情呢,反正是敗了,誰能跑得了就跑吧。可是,于禁卻拿出了軍令,對天天吃一鍋飯的弟兄,于禁說翻臉就翻臉。好小子,逃跑?斬立決,殺無赦!在那個集體潰敗的情形下,“(於)禁獨勒所將數百人”,只有靠殺戮才能“勒”。其實,于禁的終極目標並非捍衛軍紀,而是要用戰友的鮮血把自己染成赤膽忠心的形象。
別說于禁執法嚴明。那一夜,曹操沉浸在張家嬸嬸的溫柔裡,沒料想張家侄子偷襲過來,曹操提上褲子,在典韋的掩護下,“輕騎引去”(《三國志·典韋傳》)。留下兒子和侄子、身邊大將的屍體,曹操一騎絕塵而去,要說逃兵,曹操是第一人。于禁真要是執法嚴明,那他就應該先把曹操砍了。可能于禁只有捧曹操的義務,沒有殺曹操的權力,可是既然軍紀廢弛,那就不能只對弱者課以軍紀。吃柿子專揀軟的捏,算個什麼東西呢?都是和自己生死與共的兄弟呀,你就捨得讓他們以身赴死?于禁雙手沾滿弟兄們的鮮血,吆喝著數百個提心吊膽的弟兄:“跟上,跟上,精神一點,快見到曹公了!”
說曹操,曹操到。曹操就在前面,于禁整理一下軍紀,命令鼓手使勁敲鼓。士兵們嚇壞了,膽戰心驚地問:“我們要打回去送死?”于禁擺擺手,不耐煩地說:“你懂個屁!”鳴金收兵,擊鼓進軍,是古代戰爭禮儀。于禁當時“且戰且引”,“引”在這裡就是“退”的意思。讀《三國志》,讀到此處,很少有人能明白于禁退兵為什麼還要鳴鼓?
曹操當時正在為曹昂默哀,聽到外面鼓聲震天動地想起來,出去一看,是于禁帶領著整齊的隊伍大踏步走來。曹操精神為之一振。退兵卻要擊鼓,原來於禁是在向曹操邀功請賞,一路上踏著弟兄們的鮮血前進,原來就是為了能在曹操面前擊鼓,亮出自己,秀出自我,這才是于禁的初衷。當時于禁是一個下級軍官,和士兵們感情還深一點,尚且如此對待士卒,後來他官至左將軍,對士卒的那最後一點憐恤也就沒了,有可能會為了士卒們的生命,毀掉自己的一切,而去投降關羽嗎?
宛之戰,曹操提起筆,要起草委任狀,他想:不提拔于禁這樣的英雄,以後誰還會給我賣命?曹操的話就是最高指示,曹操說于禁是英雄,曹魏一方就紛紛傳說于禁是一個大英雄。就在曹操打算火線提拔于禁的時候,有人闖進營帳,氣呼呼地說:“于禁這小子欺負人,千刀萬剮也不解恨!”
是誰讓你們裸奔———
來告于禁黑狀的人,是青州軍的人。曹操白了來人一眼,不滿地說:“又闖禍了?”
早先曹操收降的黃巾軍餘眾,是曹操早期的家底,由心腹夏侯惇率領。青州軍由流氓無產者組成,是一支野性難馴之師。在擊破徐州陶謙的戰鬥中,青州軍所過之處,嚴格貫徹“三光”政策:燒光、殺光、搶光,不否認這是得到指使最起碼是默許的,但青州兵在這一戰中充分表現了盜賊本性,也直接地給曹操的聲譽帶來不可彌補的損失。可是,青州軍是曹操徵陶謙、討呂布、伐袁術、打張繡的本錢,曹操也只能遷就他們,一向對其採取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