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失道者寡助 (第2/4頁)
行者寒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靈點的匠人,下次楊嗣昌出發去福建時,將跟著楊嗣昌一同前往福建,學習大型福船以及各類輔助船隻的建造技術。
同時壕鏡學成歸來的匠人立即去天津衛選址,建造西式戰船、西式火炮。
這些玩意兒必須儘早佈局,因為從佈局到成建制,時間跨度實在太大了。
“是,微臣遵命,只是微臣有一事不明,朝廷當務之急難道不是各地藩王的叛亂嗎,據臣所知,蜀王封地頗大,財力也最富,此番起事更是糾集了川蜀周邊多位藩王,兵額數量可是完全不比福王少,聲勢之浩大,令周邊百姓噤若寒蟬,陛下何以竟……”楊嗣昌本來想說陛下怎麼能不當回事,可話終究沒有說出口。
“魯王和孔胤植起事的時候聲勢難道小嗎?可那又如何,朕只一次夜襲就將其打的潰不成軍了,楊愛卿知道為何嗎?”崇禎皇帝當然知道楊嗣昌想說什麼,不過他並不在意,倘若楊嗣昌站在他的視角,當然也不會看不破這格局。
“魯王的兵馬繁雜,且大多是新募集的民壯,缺乏訓練也缺乏戰馬,京營兵則訓練一年有餘,兵強馬壯。”楊嗣昌沉吟了片刻回答道。
“非也,非也,這只是一部分原因,唉,你啊,還是沒理解朕的真正用意,朕先前就說過,民心可用,民智可開,這就是最好的證明,這次回去,你且好好琢磨琢磨。”崇禎皇帝並未解釋太多,一來楊嗣昌並不是死腦筋,回去好好想想肯定能想明白,二來他也懶得去解釋。
說白了,早在藩王開始有了叛亂苗頭時,東廠、錦衣衛和外務府的十幾萬搞宣傳、監察的緹騎、番子們就沒閒著,一直在為朝廷、為崇禎皇帝宣傳新政對百姓的好處,不論是清田還是商稅,亦或是撤銷衛所,全是為了讓百姓們能吃飽飯。
尤其是外務府的宣傳方式非常接地氣,經常就是派人專門一個村鎮一個村鎮的親自去當眾講朝廷的大計,用的也都是白話,百姓們雖然大多不識字,但道理還都是懂得,尤其這兩年朝廷又是減免稅賦、又是給他們分田地的。
藩王和朝廷哪個真正對他們好,這還用說嗎?
有了這些早便佈置好的前期準備,再加上崇禎皇帝手裡也不缺兵,在沒有群眾基礎的情況下,藩王的造反在一開始就決定了結局,沒有百姓跟在他們後頭,只憑著他們自己那點積蓄折騰,又能折騰多久?
你有銀子時,這些民壯可能為了吃飽飯跟著你折騰,等你錢糧不夠了,是不是要去搶?你若真的去搶了,反倒更是正中崇禎皇帝下懷了。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戰,戰必勝矣。
至於崇禎皇帝為何讓鄭芝龍不必太操心蜀王的事兒,一方面是鄭芝龍的主力是水師,崇禎皇帝並不想鄭芝龍摻和太多陸戰的事兒,二來,蜀王的事兒他早就計劃好了,蜀王的所謂大軍倘若能出了川蜀,算他崇禎輸。
楊嗣昌被崇禎的話說的直皺眉頭,倘若是以前,楊嗣昌肯定會覺得崇禎皇帝是亂說,但這兩年的經歷告訴他,一切的事情都在朝著崇禎皇帝當初的預料發展,當今陛下仿若能掐會算的神仙一樣,總能在最關鍵的節點算計好一切。
以至於楊嗣昌在思索對錯時,總會去先考慮自己的原因,看陛下的意思,蜀王的兵馬肯定早已有了對策,這到不用他來多嘴了,只是剛才崇禎皇帝的一番話卻又是發人深省,這就是陛下所言的民心與民智嗎?
楊嗣昌最終還是憂心忡忡的離開了乾清宮,他發現每次與崇禎皇帝長談,總能受益良多,但每次卻都帶著更多的疑問回去。
三天後,魯王、衍聖公大軍潰敗的訊息傳至整個順天府,並非常迅速的向外地擴散,尤其是衍聖公、魯王、德王、衡王都慘死於亂軍之中,更是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