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茂行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11月初,清軍自武漢開始東下。田家鎮之戰,打響了!
曾國藩的部署是這樣的:兵分三路,水師居中,由楊載福、彭玉麟率領;塔齊布、羅澤南率陸師走南路;湖廣總督楊霈率綠營走北路。
曾國藩實地指揮打仗不行,屢戰屢敗。但他極富戰略眼光,又能堅忍不拔,屢敗屢戰,最終成就大功。他目光毒辣,一眼就看出田家鎮之戰的關鍵在於半壁山。
曾國藩認為,應當先奪佔半壁山,從山上斬斷鐵索。這樣的話,半壁山這頭的鐵索一斷,則整個鐵鏈將失去附著,很容易就會被拔除。鐵索一旦被拔除,湘軍水師就能順流而下,直趨九江。
基於以上認識,他把湘軍精銳部署在南路。塔齊布、羅澤南都是湘軍名將,屢敗太平軍。至於北路楊霈的綠營,則毫無戰鬥力,一旦蘄州就被陳玉成阻擊,寸步難進。
站點:塔^讀小說,歡迎下載^
南路湘軍又分為兩支:一支由塔齊布率領,經鄂城趨大冶;一支由羅澤南率領,經金牛鎮趨興國。11月11日,兩支湘軍分別陷大冶、興國。
不久,羅澤南部進扎半壁山下,逼近半壁山上的太平軍營壘。塔齊布部進扎半壁山東南十里之富池鎮,切斷太平軍的陸上退路。
半壁山孤峰峻峙,俯瞰大江,北麓尤為陡峭,形勢險要,是太平軍重點守備之地。太平軍在半壁山上扎大營一座,小營四座,山下挖掘深溝,內側建木柵、炮臺,外側密釘竹籤、木樁,防守甚是嚴密。
圍繞爭奪半壁山,雙方拉開了一場血戰。
11月20日,半壁山攻防戰正式打響。
羅澤南部和塔齊布部湘軍被一條富河阻絕。為溝通兩軍,方便羅澤南部和塔齊布部互相支援,湘軍在富河上搭設浮橋。
太平軍在半壁山上的守將本是國宗韋俊。但楊秀清自以為田家鎮兵多將廣,將韋俊臨時調到皖北戰場上救急。秦日綱調動不了其他將領,只能自己兼守半壁山。他自己坐鎮田家鎮,半壁山上實際並無大將。
眼見湘軍搭設浮橋,半壁山上的太平軍便從山上營壘傾巢出動,人數計有兩萬之眾。太平軍佔據浮橋,重新阻斷湘軍。
雙方初次接戰,雙方互有勝負。湘軍援軍源源不斷地從西邊加入戰場,半壁山上的太平軍僅能憑藉堅固的工事防守,逐漸不支。
秦日綱見狀,決定親自支援半壁山。11月23日,秦日綱親自督軍二萬,自田家鎮渡江至半壁山,預備和太平軍羅澤南部大戰。
站點:塔^讀小說,歡迎下載^
湘軍羅澤南部人少,只有三四千人。湘軍士卒看到太平軍人多,黑壓壓的一眼望不盡。士卒恐懼,有三人當場逃跑。羅澤南麾下悍將李續賓騎馬追上逃兵,當場將其斬首,湘軍這才安定下來。
羅澤南將部屬分為四隊,規定不得擅自行動,擅自進攻者,無論勝敗皆處斬。太平軍先後三次進攻,湘軍都嚴陣以待,只防守,不反擊。
秦日綱能力一般,打仗也一般,因為資歷老、愚忠而被洪秀全賞識。他雖然先後組織三次進攻,卻毫無章法。麾下的太平軍人數雖多,但要麼是新兵,要麼是從武昌戰場上敗退下來的敗兵,連續進攻三次都相繼失敗。
羅澤南見狀,知道太平軍士氣已盡,令鼓手擊鼓,派精騎前出,突襲至太平軍前,斬太平軍將官二人。其他太平軍士卒見營官被斬,反身就往後跑,被半壁山阻擋,互相擁擠踩踏,被踩死者無數。
秦日綱眼見兵敗如山倒,連斬數十人都不能阻止。半壁山地方侷促,毫無轉圜的餘地。太平軍士氣崩沮,秦日綱只能搶先回船,逃回田家鎮。
剩下的太平軍士卒一看主將逃跑,便一路跑到江邊的戰船上,試圖逃回田家鎮。士卒爭著上船,互相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