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77 章 當皇商 (第2/6頁)
羽春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言,寬慰了他兩句:“你讓你家哥婿跟謝大人學著點,才是個舉人,傲什麼傲?”
文世昌只是應好。
出了門,就去整理文書相關的東西,一樣樣清理好,叫人搬到謝星珩的辦公桌上。
等他回來,讓他慢慢看。
另一頭,謝星珩跟著劉進賢去了鹽課司。
鹽課司的衙門很大,三進的格局,比普通五進的宅院都大。
側面廂房一格格的敞開,裡面都是忙碌的官吏。
他們手上或是拿著算盤,或是拿著毛筆,基本都是圍著中間的圓桌坐著,少有單獨辦公的。
劉進賢給他介紹:“鹽引的數量要計算,又根據當年的鹽價,需要再計算鹽稅。每一份鹽引的價格,都是算過鹽稅的,鹽商來領鹽引,就能去拿鹽。但每個鹽商的鹽引數額不同,這都需要計算。”
而鹽引的數額,通常也跟鹽商的打點有關係。
打點到位,鹽引的數額就大。
謝星珩已經瞭解到,這份鹽引之外,還有官員的“私鹽”夾雜,打點的銀子,也能算作官員官鹽私賣的收益。
明賬無錯,私賬就是個人心裡的本本,輕易捉不到。
商人只需交付最終費用,銀子交上來,過了二門,又需要詳算。
將鹽價和鹽稅分開,鹽稅交給朝廷,鹽價所需,就是海城鹽場的開支消耗。
另外,官鹽也有直銷點。這處無需鹽引,所有收入都進國庫。
這些賬目,在鹽課司是沒有異議的。
所有的貪汙,都是私下進行,不上明賬。
走過兩道門,就進入了鹽課司的核心區域。
這裡是鹽課司職官們的辦公之所,劉進賢到了這裡,都夾著尾巴做人,說話音量都低了。
謝星珩左右看看,發現海城的鹽課司,比京城的戶部都氣派。
衙門又大又敞亮,各處門房塗紅鑲金,屋簷更有幾分仿造宮廷樣式。所見桌椅,都是上好紅木,連院內的花盆,都是官窯出品的上等瓷器。
不愧是國稅支柱之所,著實顯貴。
地方鹽課司最高職官是鹽課司提舉,從五品的官員,算起來比謝星珩矮一頭,但真
碰面,謝星珩要客客氣氣的。
今天過來,是打著感興趣的名義,過來交友的。
在百年之前,糖也是國稅的支柱產業。跟鹽一樣,好運輸,易壟斷,價貴稅高。
但和鹽不一樣的是,糖不是百姓的必需物品,隨著發展,糖逐漸開放,到現在遍地是私營糖業,唯有鹽,一直牢牢捏在朝廷手裡。
每逢國庫週轉不靈,就要在鹽務上琢磨。
他們一行人去茶室坐,從糖聊到鹽,從鹽聊到製鹽源頭的人。
劉進賢再引導幾句,話題自然聊到各鹽場的刺頭們。
能被鹽課司職官熟悉的刺頭,才是他們本次的主要目標。
這批人煽動之後,再根據下屬官吏的反饋,去尋摸小刺頭,讓他們結成同盟。
這件事急不得,謝星珩列出名單,等劉進賢詳細打聽過,又做了一番篩選,初次只選了三個人進行煽動。
餘下的人或是淘汰,或是挪後。
他們要徐徐圖之。
煽動開始時,輿論也隨之散佈到民間,讓他們身邊的環境發生變化。
內部有生存需求和生存壓力,外部有環境誘導。只等鹽價上調,稅務上漲,就會成為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他們集結與否,是朝廷的選擇。
文世昌助攻,讓謝星珩短暫的拿到了主理鹽務的權利。比不得鹽課司的權利,但過遠遠見幾個人,輕而易舉。
這是謝星珩來到海城以後,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