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山文學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的生活狀況。現在想來,很節儉、很省是不足以解釋鼕鼕當初的節儉生活的。他一定是逼的沒辦法才這樣。
不知道鼕鼕現在怎樣了?
中專的學歷水平並不足以真正改變什麼!當年國家所謂分配工作的政策對於象他那樣的青年不過是一種不能接受的忽悠。或許後來他還讀上了大學,還接受了更多的有益的教育吧!
只希望他沒有辜負父母的苦心和期望,已經徹底的擺脫了農民的命運。
(七)
國家對教育,不可謂不重視。九年制免費義務教育政策的實施,難能可貴!但不知道那佔學生之大部分的只是讀過九年制免費義務教育,或者再加上三兩年的技校的學生們,去到大城市中,能有什麼競爭優勢?
許多類似希望工程的建設,亦著實難能可貴!雖然所搞出來的大多教學樓工程比之政府大樓總是遜色了些。特別是國家對教育經費的投入,亦是年復一年的增加著。亦著實難能可貴!雖然比之老百姓們所擔負的行政成本,比如官僚們的煙啊酒啊汽油啊什麼的這方面的支出中所增加的,有些年份要少了些。
(八)
我穿行於鄉村的時候,感覺好象在全中國的牆面上,都寫著各種各類的標語。什麼退耕還林啊,什麼安全生產啊,什麼保護耕地啊,什麼計劃生育啊,等等等等。
我看到那些標語,好象是附屬於圍牆與屋牆本身,好象圍牆與屋牆也正是為它們而建。我忽然記起的是少年時代看到的,寫在中學圍牆外面的一條標語: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百年大計,教育為本。那標語,字很大,色大紅,工整,優美,醒目。所以我至今記得。但是那條標語,竟什麼時候給人用石灰水擦去,寫上了另外的內容的標語。
政策不斷在變,宣傳工作的內容也在不在變化。
要寫的標語太多,而圍牆有限。
(九)
佔中國人口之大部分的農民之向現代商業文明的靠攏並最終融入其中是歷史發展的必然。
在我們國家,城市居民的物質生活水平是普遍並遠遠高於農村人口的。
但是成為城市人口並實現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就代表了社會進步和農民生活幸福的取得嗎?
我不知道是不是這樣。
我想到的是大部分城市人口所遭遇而甚至不自知的另一種更為可怕的已經附著於人生的鎖鏈與終身掙扎。
我不知道我所以為的他們將要去往的方向是不是正確的。
(十)
我所感到的悲哀與困惑幾乎一樣多!
在無限的悲哀與悲哀的困惑中,我想我至少還有一個想法是十分肯定甚至懷著憂患意識和緊迫感的:那就是國家以直接與間接的行政手段達到向農民的子女提供優質的廉價的高等教育服務的目的的必要性。
一小部分的人從事著工商業,一大部分的人在有限的並還在不斷減少的耕地上從事著經濟效益和市場價值不高的農業生產,這就是國家在未來的很長的一段時期內都還要維持的國民就業結構嗎?
最為不幸的事實是:資本密集趨勢與技術革新進步所帶來的深刻影響對中國的整個勞動力資源配置結構已經帶來巨大的挑戰和矛盾從90年開始,在全社會勞動力結構中傳統部門的勞動力開始出現了絕對量持續下降的現象。到90年代初期,農產品供給就已由過去的全面短缺,走向了結構性、地區性和階段性的過剩。農業生產的趨勢必然是集約化和規模化的;中國農業應對全球市場的競爭需要的是那種單個的農戶和多個聯合起來的農戶完全沒有能力提供的資本和技術投入。
未來只能意味著無數的多餘的就連經濟效益極其低下的從事農業生產的勞動機會也要喪失的人口。
我甚至常